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上)(2 / 3)

实还有女校,不过因为男女不同校,又不强迫女童上学,故而没引起什么波动。

放在大明,家有财力者,其实女子也有接受教育,只不过请私塾先生在家罢了。毕竟男主外女主内,大户人家出来的女子,未来要操持夫家大帮人的生计财务,不读书识字怎么行?

不过此时还是重视男丁,便是免费,也只有一些颇有财力的,眼光长远的商贾财主,官太太家人女儿等送入女校,入学女童不多。

依李邦华的打听,宣府镇最多的便是小学,每乡均有,还有叫中学的,一般一路只有一所。不过东路中学最多,足有五所,保安州更占了三所。

大学,便是宣府镇军事学院,民事学院等等了,精英的汇集地。

大明一般是七、八岁开蒙,然后寒窗苦读,一步步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慢慢上升,只有科举一条路,若能在三十岁中举,已是祖坟冒青烟了。

包公便是29岁中举,39岁才出仕当官,这还是幸运的。

在宣府镇这里,十岁或是之前均可入学,接受六年教育后,约在十六岁毕业,便是合格的小学生了,如能拿到毕业证者,便是没考入中学,还是很多地方抢着要。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p,换源p, 安装最新版。

宣镇商事发达,地方颇多技校,特别很多商行厂坊都在后支持,专门笼络这些小学毕业生,供养他们在技校中学习几年,让他们出来后,入自己商行做事。

不过对这些小学毕业生,宣镇百姓,还是习惯将他们称之为童生,后官方也确定下来,拿到毕业证的学童,才能称之童生。否则只是准童生。

这不若大明别处,一开蒙便是童生。没考中秀才的,七老八十还是童生。

因为是六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宣府镇采取宽进原则,适龄孩童均可上学,但毕业考就卡得较严。

考入中学者,便是准秀才,因为中学生录取严格,超过九成多的小学生都会淘汰。所以他们入学后,继续免费教育,等于这些人以前是家族供养,现在改为官方供养。

他们若毕业,便成为正式的秀才了,这时他们约二十岁左右,可以参加公务员考核。做吏当官等等,这不若大明,中举后才有了一些机会。

也因为中学生的吃香,教化司后来规定,童生们许可再考,可在家苦读。或是继续进学堂复读,这时他们就要收取费用,然后每年可以考一次,连考三次。

三次过后,就没有机会了。毕竟复读那么些年还考不上,证明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就没必要再浪费家人钱粮了。

也避免八十岁老童生还在考秀才之事,一生光阴就这样浪费,害了自己,更害了家人。

对那些小学都不能毕业的准童生同样如此,许可自费衣食,复读三年。还是不能毕业者,就没有毕业证的回家吧,自己品尝不努力失败的苦楚。

才华更高,能考入大学者,直接就是举人身份,毕业就是进士,包分配,包当官,因为他们是宣府镇最精英的一部分。

军事学院出来者,优秀学员,直接授骑尉勋阶,未来可任队官,副队官,普通者,授上士勋阶,成为甲长。

民事学院出来者,享受科级待遇,进入各屯堡,民政部或是监察部内任职。

这便是王斗对宣府镇的教育做法,普及初等教育,特别重视新生孩童的教化,且到中学这一关,就卡得非常严,严进严出,能就读者,皆是品学兼优之士,

也避免未来高级知识分子太多太滥,不说大学生满地走,此时大明几十万生员闲置,没有出路,就是大害。

而到大学之后,也才文武分科,不过宣府镇的小学,中学,其实没什么文武之分,都算是接受军国主义教育,便是小学毕业,在很多百姓看来,也个个是文武双全之士,他们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