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先威后恩(1 / 3)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3342 字 4个月前

般阳书院。

被高氏族人称为司理公的高玮一袭白衫,走到顾知县前。

“书院开学,高家愿奉银百两,并捐田百亩,做为学田以及书院学生饭银。”

高玮是高氏长房当家,少年得志,他祖父高捷曾任浙江巡抚, 外公王象乾官至兵部尚书。

他十四岁中秀才,三十岁高中解元,与兄弟同榜中举,三十七岁就中得进士,本来人生是十足得意的。

怎奈世道巨变。

大清入关后居然短短时间,就已经这般不济, 他出任河间府推官,奉命下乡催粮更惨遭被俘, 送到奉天学习了三个月, 遣返回乡,却是多年苦读考取的功名全被革除了。

如今面对淄川知县时,连句学生都称不得了。

他壮年被废,遣返回家后,郁闷满怀,整天借酒浇愁,每饮则醉。他的兄弟高珩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先前往北京做翰林检讨,后来以母疾请归,随着淄川光复,也身份尴尬。

现在他自号紫霞道人,穿上道袍。

当年兄弟俩同中举人时,被人比做二陆,陆机陆云,二苏苏轼苏辙再生,何等风光。

顾咸受对这对高氏兄弟, 心中倒有几分怜惜,顾咸受是昆山人,他兄弟四人也是非常有才学,四人都中了举人,还有一个中了进士。几个侄子里,还出了顾炎武这样的大才。

论起来,顾、高其实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看到他们现在处境,不免有几分觉得怜惜。

对他们捐出来的这百两银,百亩地,他倒是收了。

地方士族乡绅本来也有这种助学传统。

何况,高氏家族在淄川占了许多田地,就算清理了那些寄名投献、瞒报侵占等后,也仍还有几千亩地。

而他们家现在没有功名,没有官爵,已经成了普通庶民之家,连个秀才都没了,又没有当兵、授勋的,是没资格拥有这么多田地的。

就算把田地都分到家族族人名下,可普通百姓一丁只能限田十亩, 哪怕是一百个男丁,也只能有一千亩地。

多余的地只能出让或请得特许。

现在主动捐一些给书院做学田,还能获取些好名声印象。

高玮的丈人,张泰来和其叔父张中发,堂兄张泰瑞等也上来,代表张家也向书院捐银百两,田百亩。

张泰来曾有举人功名,他叔父、族兄也是举人,他父亲更曾是崇祯首辅。

但现在,他们同样被革除了功名,成了白身一个。

“蒲家庄蒲槃,曾在书院读书,只是愚钝科举不成,后来弃儒经商,如今愿向书院捐银百两,粮百石助学。”

蒲槃家祖上是女真人,元祖蒲鲁浑曾在元代官居三品,明初迁到淄川城东满井庄,后来族姓日藩,这里便改名蒲家庄了,蒲家虽不如六大姓名门望族,但子弟也都会送去读书,所以科举获功名者很多,也算是次一级的大户。

蒲槃也是有过秀才功名的,只是后来弃儒经商,乡里都说他其实很有学问,经商也有本事,饶有资产。

这人头脑也较为灵活。

大明光复淄川,他是最先拥护的乡绅之一。

现在甚至主动的来送银子,今天还特意带上了才六岁的儿子蒲松龄前来,就为在县尊面前露个脸。

果然,顾咸受对蒲槃的行为很是赞赏,甚至看到他带了儿子来,还特意考较了蒲松龄一番,结果这孩子虽幼,却已经读了许多书,十分聪慧,惹顾咸受喜欢,甚至公开称要收他做学生。

蒲槃趁热打铁,让儿子赶紧拜为先生。

除了本县的大族豪强,甚至连北边新城县的王氏家族都来了代表。

新城王氏,正是高玮外祖父家。在明代,新城王氏是一大官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