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五重保险,踊跃报名(2 / 3)

零号庄园旁边的王家村。

村民王老实的家中,已经盖起一栋两层半的混凝土砖房,但资金不足,只搞了内装没搞外装,故而红砖外露,颇为难看。

就算如此,他家也超过了村里一半的人,因为他们住的还是泥瓦房或砖瓦房。

他的大儿子王大牛也成了婚,娶了个还算贤惠的妻子,到现在有了两女一儿,只是王大牛干的是石匠工,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干活,跟家人聚少离多,按照《东方时报》上的说法,这叫做,流动性较大,人跟着工地走,目前南直隶地区,这类的农民工数量多达50余万。

虽说聚少离多,工作辛苦,但王大牛的工资还算不错,日子过的颇为红火。

二儿子王二牛今年都十九岁了,但还没有成家结婚,不是他找不到,而是眼光太挑了,这个村的村花看不上,那个村的贤惠姑娘看不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还经常嚷嚷着想娶许家庄里的仙女,要入赘许家庄,不怕被他王老实打断腿。

不过儿子王二牛的工作倒是不错,在许家庄的一家工厂里上班,且成了一名熟练工,月薪18银元,工资比他哥哥还高,且十分稳定,不然眼光也不会这么挑。

至于王老实自己,他现在跟老伴二人,除了打理家里的那五亩地,就是帮忙带带孙子孙女,过上了含饴弄孙的养老生活,又因为离许家庄的集体庄园非常近,跟着享受到了不少的好处,比如那三亩的水田,在良种、化肥、农药以及充分灌既的情况下,去年居然打了4800斤的谷子,留下三分之一做口粮,剩下的卖了25块银元。

再加上他打零工,到处割草卖给养牛场,一年也能赚个七八块银元。

合计就是30多银元。

减去给官府的田税,减去家里所有男丁的人头赋,还是能剩个20银元,管一大家人的吃饭毫无问题。

甚至还能掏出攒了大半辈子的棺材本,给家里的砖房加了半层,这样等二儿子成婚后,他生下的儿女,以后也就有地方住了,只要花少量的钱,把剩下的半层封顶就行。

总之。

王老实觉得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未来越来越有盼头。

只是他的想法只能代表他自己,两个儿子并不这么认为。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每次到了年底,两个儿子都会疯狂的埋怨和抱怨,为什么当年他不申请加入许家庄?

大儿子王大牛道。

王二牛道。

王大牛的妻子陈珍珍道,她为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至于花钱送孩子去读私塾,那个成本是他们承担得了的么?最多能允许几个孩子去读?未来有大出息的概率是多少?

面对儿子儿媳们的这些埋怨质问,王老实的头是越来越低,没办法做出反驳,也产生了强烈的后悔:当初他的选择,是不是真的错了?

只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了。

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现在就是主动申请加入许家庄都不可能得到同意了。

所以面对儿子儿媳们的抱怨,王老实只能低头沉默,什么反驳都做不出。

然而这天上午。

原本在外地工作的大儿子王大牛,忽然急匆匆的回到家中,脸上满是狂喜的大吼:

王老实走过去问道。

王大牛对妻子陈珍珍道。

陈珍珍也变的无比激动起来。

王大牛道。

陈珍珍激动到语无伦次,三个年龄尚小,现在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也跟着欢呼起来。

到了傍晚。

在许家庄园工厂上班的王二牛,下班后,得到大哥通过了考核的好消息,当即去打了一斤多的地瓜烧酒,买了一斤多的酱牛肉,在饭桌上跟大哥好好喝了几杯。

并连连叮嘱道:

王老实气的拍了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