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中后期后就越来越拉垮了。
卫所书地方部队,既有守卫地方的职责,也有屯田的任务。
平时种地,战时打仗,自给自足。
朱元璋的构想很美好,但是明中叶以后卫所制度就相当于名存实亡了。
卫所兵不是逃亡就是变成了卫所长官的军奴或者家丁,属于卫所的屯田也被卫所长官侵占一空。
没有了田地,卫所制度就成了无根之萍。
除了京营和卫所兵之外,另外还会根据当地特色配置一些特别的部队,如狼土兵、北方骑兵、矿兵、盐兵、僧兵等。
以上部队在正规军的编制当中,有花名册、编制表等。在北方还设置了为北京服务的运粮军、备操军等。
比如明末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军就属于土兵。土是土司的土,因为秦良玉的丈夫就是四川石柱土司。
白杆军因为战绩卓越,朝廷最后都是给了正式编制的。
三人在聊这些管制和军制的时候,沈墨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听众和提问者的角色。
虽然他前世的时候也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对于这些非自己专业氛围内的知识往往都是一知半解或者略知皮毛。
王夫之和于成龙两个人对这些则都是一清二楚,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给沈墨科普,沈墨也适时的提出疑惑之处,最后的讨论变成了一堂历史科普课。
结合于自己后世的见闻知识,再来看明代的这些官制军制,沈墨也是很佩服古人的智慧的。
该有的都有了,方方面面的衙门机构都设置了,职责都分的清清楚楚。
从上到下,从中枢到地方,互相配合,互相钳制,共同构成了一架精密的国家机器。
虽然这些衙门机构的名称对于沈墨来说是有一种陌生和别扭的感觉的。
但是他却也明白这是在古代,在科技落后,生产力不发达,民智未开的时代,自己不能生搬硬套地将前世现代社会那一套东西直接拿过来就用。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明代这套制度作为参考模板,然后做一部分微调,形成适合自己现阶段的一套管制和军制。
不过虽然现在准备立国,但是毕竟地盘还小,手下的人才也很稀缺,所以就算要参考这套模板,也是要做一个简化版,更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更高效和更灵活的一套制度。
这也是王夫之和于成龙的共识。
确定了这个之后,三人继续讨论。
首先高屋建瓴。
国号为楚,沈墨自立为楚国公,作为一国之君。
内阁依然设立,职责还是作为国君的秘书幕僚机构,并无实际职权,为国君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建议,起草诏书等。
内阁职位上则是设置内阁参议,有参政议政权,无品级。内阁参议其实相当于明代内阁的大学士,人数不设限。
虽然没有品级,但是地位却比较超然。
内阁参议之下又设内阁秘书,品级为七品,不定额。
可以理解为内阁参议就是国君的顾问团,而内阁秘书就是日常行政办事人员。
而在内阁之外设置理政院,设理政大臣一人,为正三品。理政院直属国君,总揽国政。
理政大臣之下设民部,法部、警部、工部、财部以及文部等六部。
民部主要职责是负责人口管理和土地管理。
法部则是负责制定修订法条,审判,核准量刑等职责,相当于最高法。
工部则负责工程建设和管理,相当于建设部。
警部则是负责治安管理,案件侦破,缉捕盗贼等,相当于公安部。
财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农税和商税等税率并且负责收缴,同时制定财政预算,审计各个衙门的公务支出等,就是管钱袋子的的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