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时还是一世(2 / 4)

面跟着一群一看就很精悍的便衣士兵,进了县学后左看右看,问东问西,甚至还跑到了厨房和学童们的寝舍去查看,让贾校长拿不准这位的身份。

到了晚上,这老头竟然还没有走人的打算,还找贾校长要来了县学的教材翻阅。

”你是说这本《语文》和《数学》都是那沈墨所编撰?“

老头认真翻看这手中的教材,问道。

东安县学主要的课程其实就两门,语文和数学。

语文主要是识字造句为主。其中最常用的两千字都是沈墨对照繁体字弄成的简化字。

简化字其实并不是后世才出现的,其实早在宋,甚至可以追溯到唐的时候就出现了。

当然,那时候不叫简化字,而是叫俗文,就是通俗文字而已。

一般在朝廷的正式公文当中依然使用繁体字,但是民间日常使用,甚至在刊印一些话本小说等刊物的时候也会使用俗文。

到了明清的时候,俗文使用的就更加广泛和日常了。当然,那时候的简化字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多,而且有些简化的字跟后世的简化字也不太一样。

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交流传播,文字越复杂,交流传播起来自然就更加的困难。

之所以繁体字一直被奉为正朔,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的愚民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垄断知识。通过垄断知识来垄断底层百姓上升的通道。

如果简体字被推广开,那天下的读书人就会快速增加,原本的利益阶层的垄断就会被打破,所以他们自然会想出各种理由来反对简体字。

就算沈墨原来的那个时空,依然有很多人被洗脑认为繁体字才能代表中华文明之美,盲目的推崇繁体字,甚至会为了汉字简化而痛心疾首。

简直愚蠢而又搞笑,难道建国之后推行简化文字的那些学者专家都是不如他们有见识,不如他们更有传承和保护中华文明的使命感?

而且简体字也很好辨认,除了少数,大部分的简体字就算经常使用繁体字的古人也能看得懂的。

若非沈墨没有时间,他都想把汉语拼音直接推广开来,那才是提高识字率的大杀器。

只不过这需要时间,他呀先亲自培养一批人学会,然后让他们去当教师再教给学生。一传十,十传百,那速度才能真正快起来。

至于数学,直接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学的内容也是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主。

说白了,东安县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后世的小学知识,甚至还是简化版的小学知识。

后世的小学知识,很多题可是都让大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的成年人都抓耳挠腮无计可施的。

不过能够学会常用字的读写造句,懂得基本的数字运算,已经算是一名合格的初级人才了。

对这个时代而言。

贾校长虽然很好奇这个看起来像个老农的古稀老者的身份,心中也有些不忿这老头问东问西的样子,但是人家一开口,他还是觉得有点紧张,最终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老头听说这些教材都是沈墨亲自编撰的之后,脸上的表情在惊愕之后又有些佩服,但是又有些茫然,最后又是长久的发呆。

当天晚上,这个老头竟然要求在学生们教室里过夜,这让贾校长又是为之愕然,觉得这老头是不是有毛病。

但是县衙派来的人带来了刘知县的话,说只要不过分的要求要一律答应。

焦桐鹤在次日一早,带着人去县学的时候。琢磨了一晚上老头身份,以至于没有睡好,带着两只熊猫眼的贾校长才知道这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于成龙。

这让他差点没惊掉下巴。

那可是于成龙啊,康熙皇帝亲口御封的”天下第一清官“,堂堂的大清前湖南巡抚啊。

自己竟然跟一个封疆大吏唠了半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