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东安县学现在学生也并不算多,男生有一百二十多人,女生这边这之有二十多人,只有男生总数的一个零头。
这还是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以后的成果,而且还是沈墨的起家之地,真正的革命老区。
至于老师,男校总共也只有三个老师,女校则是颜如玉一个女老师。
生源的话,农兵家属和乡绅子女大概各占一半左右,普通的百姓子弟也没有几个。
倒不是说没有批给他们名额,这方面是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上学,而且吃住都是官府承担,甚至还不要学费,但是却依然没有多少普通百姓愿意把孩子送来。
在大部分人看来,就算不要钱,可是送孩子去上学就等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有那功夫,还不如还孩子多帮家里干点活。
东安县衙也很无奈,报到了沈墨处。
沈墨认为这些百姓是没有看到上学的好处,所以才会这么短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能苛责他们有多么长远的眼光的,他们往往看重的都是眼前利益。
换句话说,孩子上了学能有啥实打实的好处?这对他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沈墨也也没有下令强行征收生源。只要第一批学搞好了,有了好出路,到时候这些人能就会争着将孩子送到学校的。
县学的教学内容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认字和识数。能读写常用的汉字,能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就算是可以了。
第一批学生的学制是半年到一年,半年后会进行第一次大考。
考试合格的学生如果年龄达到十四岁以上,愿意进入衙门当小吏的可以直接分配到衙门去实习,如果对学习感兴趣的到时候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府学去深造。
沈墨目前已经开始下令在永州城筹办府学了,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潇湘书院”,因为湘水和潇水在永州交接而过的缘故。
目前,东安县学已经开学将近一个月了。
沈墨打算找个时间回去视察一番,看看效果如何。
建立学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但是这却需要时间。
所以沈墨同时继续吸收那些拥护支持荡寇军的士绅家中的子弟充入各级衙门充当实习吏员,一方面缓解了人才荒,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这些士绅的一种示好和拉拢。
虽然沈墨是以打土豪分田地作为基本政策的,但是却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乡绅基层一网打尽,彻底的站在乡绅们对立面。
那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不符合荡寇军的利益。
沈墨给乡绅们画了一个圈,只要他们站在这个圈内,沈墨完全可以跟他们合作。但是只要他们敢出圈,那就必须坚决打击。
规矩,一定要守规矩。守规矩的人沈墨当然愿意给他们机会,反之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随着沈墨的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秩序越来越稳定,他的个人威望越来越高,一开始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乡绅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很愿意主动将家中子弟送到衙门充当吏员。
所以,现在虽然沈墨麾下很缺那种能臣干吏,但是普通的吏员却是很充足的。
这些实习吏员,以后要想转成正式吏员,甚至要当官,就必须进入潇湘书院学习一段时间,通过结业考核后才能正式转正或者晋升。
对于潇湘书院的定位,沈墨的设想就是中学加上党校的结合,要把它办成荡寇军思想改造,官员培养的大本营。
而且潇湘书院将来不仅会培养文官,而且还会设立一个武科,培养军事人才。
当然,现在许多细节的东西还都在筹备之中。
除了打造人才培养储备体系,沈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加紧扩充军备。
扩充军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