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镇署,沈墨正在和铁牛等军中主要将领在商议成立守备军的事情。
守备军的名额暂定为三千人,按照如今每个村护村队抽取一百人来筹备,三十多个村很容易就能凑够人数。
不过这是平均算法,有些村子大,人多,自然多抽取一些;
有些村子小,人少,就少抽取一下。
基本原则是按照人口比例来抽取。
兵源有了,那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军官的问题了。
众人商议之后,最后决定采用从正兵营抽取部分士兵去守备军担任各级军官,另外还有如焦桐鹤、马冬等各村护村队里面表现突出的村兵也可以提拔为守备军基层军官。
让原本杨村护村队总队长樊鹏飞担任守备军统领。
樊鹏飞也是民兵出身,胖乎乎的,外号樊胖子。
这样一来,守备军的架子就能快速搭建起来。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铁牛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主公,装备的缺口比较大。虽然咱们之前两次胜仗缴获了清兵不少武器装备,还有一些从地主乡绅家里缴获的他们私藏的武器装备,但是依然远远不够。武器倒是好说,凑一凑最起码能给一半的人配上铁制武器,但是盔甲的数量却远远不够,把咱们手头现有的存货都拿出来着甲率最多也就达到十分之一。”
“除了盔甲,还有衣帽鞋袜绑腿水壶背包等各种随身装备都要置办,后勤的压力非常的大。”
之前虽然荡寇军两次击败了的清军数量加起来超过了三千五,但是一来逃走的以及落水失踪的不少,二来永州绿营在清军的战斗序列中本身就属于娘不亲,舅舅不爱的那种角色,披甲率自然也是最低的,三千人的绿营兵能披甲的估计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也只有满清的嫡系部队,也就是满洲八旗的一些精锐部队披甲率会超过五成,甚至更多。
至于其中最精锐的白甲兵那着甲率不仅百分之百,而且每个人都是身着三层甲。
据说他们内穿锁子甲,外再披铁甲,中再夾棉甲,层层裹裹,每人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战斗力十分惊人。
据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史料记载:松锦大战中,六个白甲兵冲上山顶,与明军大战,全歼二百四十余名明军,而己方无一伤亡。
沈墨觉得白甲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多少有些吹嘘的过头了。
无非就是一群重甲步兵而已,说的一个个跟天兵下凡似得不可战胜。
而且这些白甲兵数量很少,一个旗最多也不会超百人,甚至更少。
满八旗加起来撑死也就数百人不到千人,还都在京城里给他们的主子看门呢。
这样的兵再牛逼,能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也许集中起来的话在局部战场上还是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是放在整个天下的格局中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这就跟现代的特种兵一样,再精锐也无法取代普通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
正面大军团作战中,精锐的特种兵用来打阵地战伤亡率也不会比普通步兵低到哪里去。
任何一种兵种都有其特殊的战场环境,如果换个环境,可能就拉垮了。
对于缺少装备的问题,沈墨也早有预案,环视众人后道:
“盔甲的问题,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把现有的库存甲胄给所有的守备军军官和骨干配备。
第二步,招募皮匠以及会编藤具的百姓,建立盔甲作坊,挂在军务处下面,来制作盔甲。
铁甲没必要,只做皮甲和藤甲藤盾。
第三步,等到打下零陵县城之用缴获的清军甲胄来补齐了。”
皮甲就不用说了,藤甲的话其实三国的时候就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传说。
藤甲是砍来青藤编制而成,然后用桐油浸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