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这位皇帝已是苟延残喘命不久矣。
海兰珠不顾自己病重,强让宫女掺扶着来看大汗,两个行将就木的夫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没说,眼里只有泪,豪格此时跪在地上除了请安外,还说起多尔衮擅自领兵去了赫图阿拉,而没有回盛京,眼里根本没有皇阿玛,皇太极颤巍巍地伸出手来摇了摇,让豪格别说了,别人不知道,他皇太极是非常清楚多尔衮的能力,多尔衮直接去了赫图阿拉,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不认为大清能守住盛京,能守住几代人打下的基业。
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多尔衮的做法虽然出格了些,可他绝对是在为大清谋求退路,而不是只有私心,所以皇太极制止了豪格,为今之计,只有寄希望于济尔哈朗那边能多拖些时日,给盛京城做好防御的多留点时间。
皇太极眼睛死死盯着代善,代善明白,皇太极需要他的保证,无论他皇太极在与不在,都必须死守盛京,事实上代善一批人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此时只得再次在皇太极病榻前对天发誓,算是对大清列祖列宗一个口头的承诺,也好让皇太极有个最后的期盼。
海兰珠走后皇太极还想强撑病体起来,奈何这个大胖子高血压兼肺癌患者,实在无力对抗自己的命运,只能眼睁睁看着失去自己控制的大清贵族吵吵嚷嚷,啥事都有,什么粮草不济,丁壮不足,军无士气,汉人阿哈日益减少,等等等等,宫里已经这样,可想而知,外面不知道乱成啥样了,现在急需一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来领导他们,可病床上的皇太极不这样想,他还自以为能够起来,历史上他一死,直接导致了大清的皇位争夺战异常激烈。
历史上皇太极死后,以多尔衮三兄弟实力最大,要不是大玉儿从中插一杠子,多尔衮是最有可能成为新皇帝的,可由于多尔衮的不坚决,最后才有福临成为顺治皇帝。现在不同,多尔衮远在赫图阿拉,大哥阿济格又被明军俘虏,只剩下一个多铎不到两万人马还在半路,所以现在皇太极虽然还没有咽气,所有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中,唯有豪格实力最强。
作为抱定维护皇太极一脉的礼亲王代善,自然隐隐站在豪格一边,于是盛京城整个防务基本都由豪格和代善在指挥,虽然下面好多被皇太极打倒的前贵族蠢蠢欲动,然豪格和代善手下现在还有近十万人,要想翻天覆地,基本不可能成功,即使多铎率领近两万人马到达盛京,这力量对比也毫无悬念。
听到皇太极病重,多铎内心并无波澜,阿济格多尔衮都不在这里,自己一个人没有那个能力控制盛京,他在半路就试着发信让多尔衮回来争夺皇位,然而回信却是希望多铎也带着人马撤到赫图阿拉去,根本没有半点想回来图谋的意思,这充分说明,多尔衮对大清皇帝宝座已经没有兴趣了,一心只想着如何保存实力,或者安排后路。
这样的想法自然影响到了多铎的内心,因此他带人到达盛京之后,拜见了一下病重的皇太极,在此汇报了一下锦州战况,并没有接见很多大清旧贵族,而是破天荒把自己锁在家里,整天折磨抢来的众多美女,以此来发泄锦州战败的愤恨,包括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的一边倒的惨况。
各方面应证,明军新军不是大清铁骑可以抵挡的,当初众多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巴图鲁白甲勇士基本折损在锦州一战中,能回来的不到一半,整个大清朝堂也相应空出了一半,几个跟着逃回来的汉人将领文臣此时更是噤若寒蝉,范文臣也好孔有德也好,都几乎是光杆一个了,本来就不受满人待见,现在更是躲在最后,深怕被满人当做出气筒。
要不是代善秉承皇太极的意思,汉人中有好多都会被愤怒的满人乱刀砍了,加上豪格经过几次血的教训,变得比以前沉稳多了,否则的话,手下那么多失去兄弟的子弟,真有可能把这些汉人丧家犬都咔嚓了,就连皇太极最信任的范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