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祖大寿认为锦州原有万余人马,足够对付十万建奴围城,为防建奴乘宁远山海关空虚偷袭,希望祖大弼等迅速回防,而祖大弼等人则认为既然来了,不如合兵一处固守城池,或许有机会小胜几场,打打建奴的锐气,马保等将官则默不作声,此次听从兵部和张若麒命令,增援锦州,已经大功告成,没理由在此常驻,毕竟后面还被大量建奴威胁着,得找机会回去守好自己的防地,祖大弼想要留下来帮兄弟,祖大寿坚决不肯,他很清楚建奴诡计多端,万一来个直插山海关,那别说锦州,就是宁远也将万劫不复,所以无论祖大弼如何解释,他一口咬定,大军必须克日返回各自信地,监军马绍愉经过这一场残酷战斗,已经明白建奴和明军只见战斗力差距,再也没有轻敌的想法,支持祖大寿,认为应该乘建奴新败混乱之际,沿海边迅速撤回,一旦被建奴补上空隙,再回去就难了,少数服从多数,况且后方被抽调一空的确非长久之计,于是祖大弼等人在锦州五天休整后,清晨时分,从锦州南门鱼贯而出,直接快马加鞭赶到海边,沿海岸线撤往宁远,甚至连松山都没敢进。
此时满蒙联军都在顾着休整和围住松山锦州,由于兵力不足并没有单独分出兵力照看海岸线,因此祖大弼马保手下一万余人得以乘隙而退,实际上多尔衮也是有意放水,他的目标是锦州城,城内明军太多显然难攻,让出条路,撤出一些,对清军有好处,最好全部撤退才好,不费一兵一卒占领锦州才是大功一件,至于要不要半路截击,他否定了,前几天血战,明军的气势不输自己,外加锦州城内祖大寿部冲出来助战,又是一个大混战,多铎已经被降职降级,搞不好这次自己头上的亲王帽子也戴不稳,所以手下将领来报锦州城内明军开始撤退,他只是说了声知道了,并未安排封堵,皇太极克日抵义州城,一切需要让他这个八哥来决定。于是祖大弼他们有惊无险,一路上除了双方斥候游斗之外,并没有什么大的战斗,攻进锦州很慢,撤回宁远很快,一天都不到,一万多人马急行军回到了宁远城,张若麒看着一万几千关宁军回来,笑得合不拢嘴,奇功一件,奇功一件啊,说明兵部和我的计策是成功的,建奴并非不可击败,只要将士奋勇,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又何惧哉?摆宴,摆宴,好好犒劳忠勇的关宁军将士。
邱民仰则是眉头紧皱,一群疲惫不堪百战余生的残兵,他心里在滴血,出去两万,回来一万三千左右,折损太大,培养一个关宁军精锐需要好几年,就这样为了朝廷的面子,直接丢了几千,官员是立功了,可此后山海关无力出兵,宁远自保都难,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远不如老老实实守城来得稳当,建奴绝不会善罢甘休,要是再来个三万五万的,别说锦州危险,就是后面的几个城池都吃不消,咳,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赶紧安排再招募一批青壮补充一下损失吧。
皇太极到达义州城的第二天,多尔衮一身戎装前来拜见,皇太极仔细询问了数次大战的详情,尤其对明军装备的新式万人敌很感兴趣,响声可怕不说,威力比之原来大了许多倍,肯定有高人指点改进了,老对手关宁军此次展现出来的勇气也是前所未有,说明四次入口的失败造成了明军士气提升,只是现在明军后面的怪兽部队未见踪迹,始终是悬在心头的一根刺,据大明京师传来的情报说他们在训练新军,但与大明边军不同,不知为何迟迟不能成军,虽然每个月都在招募,可每个月也有大量被裁撤的,真是奇怪,估摸下来,这两年进进出出,人数大概在两三万左右,至于陕西那边,张献忠李自成被压缩在陕西南部,即使细作多次援助武器装备,也还是杯水车薪,锦州这边再不动手,最多一年就要被明军平定了,还有就是孙传庭神出鬼没,西北好多官员见他一面都难,据说西安那边也在编练新军,可由于封锁太严密,除了从几个贪腐官员口中得知周至县那边常有新军操练外,就没有太多情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