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祖大弼吸取了以往多次被围的教训,人马分成三路齐头并进,不在乎一天能前进多少,只在乎整体协同,同进共退,绝不能让清军找出破绽,他这样安排,无形中给清军带来了莫大压力,双方混战了好几个月,都在寻找对方的疏忽弱点,也在约束手下不要轻敌,所以这次进攻和防守和以往大不相同,几乎就是正面的平推,速度虽然很慢,但稳妥。
多铎得知明军倾巢而出,很是高兴了一回,可是当前方报来,明军进展缓慢,抱团徐徐推进,没有出现冒然突进的杂乱势头,明白了此次很可能没有那么多空子可钻,需要硬碰硬来一场大战,关宁军是老对手了,三万人马对两万,他还是有充分把握的,先期命令三个牛录的清军马甲开始不停骚扰明军,意图让明军自乱阵脚,同时安排蒙古炮灰布置鹿杈拒马,做好一切迎敌准备,多铎认为他有能力一战打败关宁军,后面的多尔衮派人问他是否要支援,多铎毫不犹豫拒绝了,才两万明军,在他眼里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佟图赖认为该挖些壕沟,也被骄横的多铎否决了,野战,明军绝不是清军的对手。
祖大弼马保用了近三天时间才渐渐逼近清军营地,在离清军大营五里的地方停住了,如何通过这道防线,需要大家协同配合,也需要上下一鼓作气,停下来休整,商量好对策,才可以应对面前的三万多敌军,作为监军的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虽然书生意气,认为关宁军完全有能力与建奴决战,可真到面对面的时候,也不得不听从军内将领的意见,不敢凭着监军的职位瞎指挥,他也知道阵前多变的道理,因此祖大弼等人商量攻击策略的时候,他只是听和看,并不敢胡乱发表意见,当年萨尔浒一战,书生干预军事政出多门,导致一败再败,没有人再敢再重蹈覆辙。
大帐中山海关副总兵马保认为该分成两路,以关宁军铁骑为主导,主攻蒙古鞑子营地,侧翼一路抵挡住建奴骑兵,一旦攻破蒙古鞑子,则侧翼改后卫,全军突进到松山城下,只要进入松山依靠松山坚固城防,再多建奴也拿他们没办法,祖大弼则认为全军拧成一股绳,不能分成两部分,寻机从蒙古鞑子和建奴结合部突击,以最快速度攻击前进,只要冲到松山城下就是胜利,他主要考虑的是,最精锐的三千余家丁已经换装了板甲刚枪钢刀,有能力杀出一条血路,只要后续跟进的不掉链子,能够跟上,全军冲过去把握极大,马保的建议是比较稳妥的打法,而祖大弼的建议则是速战速决不拖泥带水,两种战法都有可取之处,高得节马绍愉等人思考良久,觉得分成两路,一路突击,一路拒敌面太大,互相救援最后会打成一团混战,可能被建奴钻空子各个击破,不如全军滚雪球一样,以精锐明军先导直接冲杀过去,抱成一团,即使建奴全军涌上来,也能依靠骑兵的速度规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团两万人统一行动,建奴和蒙古鞑子即使围上来也无法使出全力,关键是处于中间位置的粮草辎重可以乘乱通过,就象一只刺猬被群狗围攻一样,只要速度够快,狗群也无从下口,所有将领你一言我一语,整整讨论了两天,终于不再犹豫,决定以两千余精锐开道,一千精锐断后,整体跟进,猛冲猛打,硬撞开清军防线的方式进攻,不再一路拒敌一路冲杀分兵突进,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关宁军有多次教训,一旦分散必定会有部分明军落入重围,若是救援就又会被围,如此反复,最后一定会打成一场消耗战,只有不顾死伤一路猛冲,不管不顾落后明军,才有把握突破数万人的防御。
主意一定,全军备战,辎重粮草皆装车待运,前军两千板甲钢枪钢刀精锐骑兵由祖大弼率领,后面则是两千长枪步军,接着一千刀盾手,一千陌刀手,中间是辎重营由马绍愉指挥,两侧各一千余骑兵护卫由高得节率领,后卫一千刀盾手加一千板甲骑兵由马保负责,决定从清军和蒙古军中间大约一里多的结合部冲过去,当然先期会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