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攻打内乡(2 / 5)

来,西北局势在一天天变好,到处是匪患的局面在改观,闹腾十几年的李自成张献忠两只最大的流寇,被围在陕西南部一个角落里,此时大明绝大多数官员都希望来个围歼,一仗解决所有问题,而现代人则认为尽量减少消耗,用经济手段潜移默化最好,既解救大多数因穷苦被逼造反的百姓,孤立少数积年老匪,分化瓦解,区别对待,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现代人需要这些人投送到未来的澳洲美洲土地上去开发,古代中国人背井离乡故土难离的思维很重,只有这些自我感觉犯有不可饶恕罪行,觉得自己不能在大明立足的反贼才是最好的开发者,让他们有个无后顾之忧的立足之地,成家立业,这个想法早在先遣团出发之前基本就已经统一认识了,近两年来,现代人一直在给古代人灌输这种理念,象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就连崇祯本人也觉得该如此,一来直接减少了国内动之乱根源,二来作为他的子民去开疆拓土理所当然,因此,这两年来,抓获的建奴也好流寇也好都交给了神兵卫看管,而不是象以前那样集体屠杀,古代叫罚做苦役,现代人的叫法是强制劳动。

被俘罚做苦役的人数现在大概有近十万人,绝大多数都在开山填海,其中有几个都是比较有名的,建奴贝勒岳洛弘,汉奸宁完我,张献忠义子刘文秀,李闯部将李过张能谢军友等几十个,刘文秀李过等几个可造之才在军营训练,其余的基本都是苦力,鉴于李闯和张献忠已经不成气候,外围官军喊打喊杀,唐胜军韩冰当着孙传庭的面喊来了刘文秀李过谢军友几人,这几个人都是经过几个月脱胎换骨式的训练,从原来桀骜不驯,宁可砍头也不肯投降,到现在心服口服,已然和原来判若两人,都是智商超群的,被超过自己几百年的科技所震撼,被一视同仁的平等理念所折服,看到听到的都比自己梦中理想世界美好,当然没有理由不接受,况且这些神兵从来没有另眼相待,反而不顾大明官员的反对,执意让他们进新军训练,并为他们扩大了认知,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唐胜军等人将西北局势略微介绍之后,他们几个就明白了神兵首领叫他们来是要做什么,闯王和西王被困在陕西南部,神兵卫不想太多杀戮,需要他们写信去劝说,能把两个造反专家说动投降那是最好,不行的话,只要绝大多数义军兄弟愿意归顺,神兵卫担保不会有杀降,会把他们送去大员澳洲美洲等地,提供农具种子等等,在那里安家落户,不用担心秋后算账,这样的安排对于义军兄弟来说再好不过,刘文秀李过几个人听罢唐胜军的建议,思量了一下,提出了几个要求,一必须保证张献忠李自成和手下将领不被朝廷诛杀,二可能的话,老营兄弟不被打散,要在一起接受训练,一起去海外,三得让崇祯皇帝下旨宽恕所有义军,并酌情补充给养。

这几个条件提出来,孙传庭唐胜军想了想,摇摇头,崇祯下旨宽恕所有流寇罪行,没有这个可能了,尤其是新军即将练成的情况下,整个朝廷上下都不会同意,李自成还有可能保下来,张献忠是绝对没有希望的,掘了老朱家祖坟,反反复复,降又复叛,光因为他就死了好几个高官,罢了无数地方官,他若不死,孙传庭说天理不容,至于手下将领倒是有很大希望被宽恕,李自成吗,就看他能不能识时务,若是执迷不悟,也不要怪朝廷心狠手辣,因此上述三个条件一个也不会答应,末了,孙传庭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说李自成若是诚心归降,可以让他带五千原手下,跟随神兵卫去澳洲或美洲开疆拓土,但必须改名换姓,也就是找一个替死鬼为他挨刀,从此世上再没有李自成李弘基这个人,若是不行,那就只有战场相见了,给刘文秀等人三天时间考虑,若是不愿意写信劝降,也不勉强。

刘文秀李过几个人思考了一下,局势摆在那,说不需要三天,现在就可以写,他们写信去是拯救绝大部分兄弟的性命,并非为了个人,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