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五千多主力上去,在多次吃亏,内心犹豫的影响下,他还是按住了冲动的念头,和秦良玉在巴中决战的一幕一直萦绕在脑海,深怕旬阳城内会突然飞出许多万人敌,那种可怕的爆炸声,到处飞舞的残肢断臂,太可怕了,要是再来一次巴中的惨败,可以明确的是自己绝对没有东山再起的本钱了,所以经过三个时辰的较量,他决定今天就到此为止,鸣金回营,而没有选择继续压上全部家当。
第一天攻城,流寇死伤三千,城内甘肃兵得防守之利,死伤没有流寇多,可也近一千,可以说双方都没想到会那么残酷,都超出了预想,张献忠原本以为旬阳城内不过是临时充数得农夫守城,但从退下来的士兵口中得知,里面是凶悍的甘肃兵,反击异常勇猛,不亚于秦军,他开始犹豫了,明天要不要接着攻城?李定国孙可望登认为以今天的战事来看,官军虽然难啃,但他们人数并不多,义军明天全军压上,定然能够打开缺口,张献忠则认为小心为妙,巴中一战原本胜利在望,却被秦良玉一顿万人敌完全炸倒,如今小小旬阳城抵抗如此激烈,不得不防他们有后手,因此决定休整两天,以保存实力为上,李定国孙可望见义父心意已决,也不敢违逆,只是建议下次攻城得把仅剩的几门佛朗机带上,最好直接把城墙轰下一块来,张献忠想了想,失去了两千炮灰,完全用消耗义军的确不妥,点了点头,然后命令十几路游骑连夜向城内飞射去招降书信,多少动摇一下守城官军的军心,这样安排也是试探城内官军的决心。
旬阳城内杨光烈一直忙到深夜,死伤上千,基本都是手下老兵,死尸要掩埋,伤兵要治疗,破损的城墙要修补,守城滚木擂石等需要收集,第一天就那么激烈,接下来几天肯定不会好过,不过新招募的旬阳百姓斗志高昂,并没有被数万流寇吓到,这让他多少心里有了些底,看着手中缴获的流寇劝降书信,又看看城内百姓同仇敌忾的决心,他认为再守个十天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当然请求增援的公文已经发向四方,就是不知道其他官军能不能赶来救援,带来的几个将领商量来商量去,觉得不如给流寇来个夜袭,以攻代守,只要将流寇打击得士气低落,无心攻城,那么旬阳必然固若金汤,杨光烈觉得有理,不过今天大家太疲乏了,另外城外张献忠老贼必然有所防备,所以决定由自己挑选五百死士,尽数装备,做好准备,于明天后半夜出城偷袭,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二天城外张献忠所部没有动静,这就证明昨天一战也让流寇伤筋动骨,很好,大家可以休整一天,城内在重新布置,城外也在调整部署,双方配合默契,都没有再骚扰,下午时分张献忠命令李定国率三千人马悄悄出营,奔袭数十里,赶往白河,任务只有一个,若白河戒备不严,则迅速拿下,省的在这里消耗过大,这是李定国和孙可望早上想出来的,大军云集旬阳,白河那边定然疏于防备,一支奇兵突降,或许能收到意外之喜,张献忠认为兵不厌诈,可以一试,于是让李定国率领三千骑兵突袭白河,能占则战,不能占则退,也可以让旬阳周围官军投鼠忌器,不敢来救援,事实上白河基本没啥防备,除开一千不到官军,就是一千多青壮在临时守卫,李定国让三千义军装扮成明军摸样,大张旗鼓绕道东面,高举大明日月旗,直奔白河东门,白河守军都是一帮地方老弱残兵,连新任知县都没到任,防范不严,好多人都做好了打算,一旦周边发现流寇,他们会毫不犹豫弃城逃跑,所以一看到数千明军到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被李定国一阵吆喝,当即打开城门,李定国和几十个精锐一拥而入,迅速控制了城门,紧接着大队人马蜂拥而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白河,容易是容易,他们并不知道白河是孙传庭他们故意留下的一个缺口,以少数的牺牲来换取大局的稳定,驱赶张献忠进入陕西,可以说白河的失陷都在意料之中,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反而有利于官军,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