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吴昌时下毒,一次张溥与吴昌时等人喝酒论事后,返回太仓老家,当夜毒发腹痛难忍,一命归西,时年四十岁,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
这次也和历史上一样,张溥成功控制住周延儒,回到太仓,召集复社骨干即刻发动,妄图推动内阁变动,一切都在按历史轨迹在运行,只是这一次插入了神兵卫这样一个超级变数,能不能成功,其实不在朝臣运作,而在神兵的支持与否,说实话对于穿越者来讲,大明朝廷就是天天换首辅都无关紧要,谁也拿他们不敢怎么样,即使上来的是全然反对他们的人,也不怕,有本事尽管放马过来,无非是短时间影响工作进度而已,对于整个穿越者的大计,根本动摇不到,所以高师成等人早知道复社在运作,却无意去阻止,毕竟是一帮手无寸铁的书生,说起来都是当时社会的精英,东林误国也不是他们初衷,都是受限于当时环境认识所致,只要他们没有不知好歹冲上来,穿越者就当没看见一样,任他们去玩家家,让大明统治者自己提高认识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张溥和张采二人为主的复社,是有若干小社组成的,如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吴门羽朋社,武林读书社等十几个小社,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任务原先在于揣摩八股,切磋学问,为以后考场做准备,后来渐渐介入政治,欲图改革政治,提高地主商人地位利益,在江南工商业较发达的江南拥有很大的基础。成员都是青年学子,可想而知当时社会能读的起书,并能走上仕宦的基本都是家境殷实的子弟,当然反应的都是地主阶级商人阶级的诉求,所以很符合利益集团的胃口,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因此由东林党把持的明末政策,基本都是对贫民不利,对利益集团有利的东西,导致官逼之民反之,反抗起义不断,掏空了大明财政,大厦倾覆,然后被清军捡便宜,入主中原,形成了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王朝,使得中华民族科学上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最后任人宰割。
由于穿越者的到来,历史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坏的明末环境开始有了转机,众正盈朝已经成了摆设,很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事被遏制,比如清军第四次入关,张献忠屠川,李自成攻城略地,西北饥荒,基本都被穿越者当作一个个小目标被瓦解,或正在瓦解中,这次江南之行说到底就是穿越者来了解江南实际情况的,作为国家最富庶的地方,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江南都是经济命脉,全国的财政大半要靠这里,神兵卫有意推动江南的工业化,必然要面对守旧势力,扶持积极势力,而这次让孔丘毛海峰来,正是穿越者不想把时间精力过多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更多以实际行动做表率。
至于这个复社,有几千读书人,如何处理本来就是个基地的小目标,张浦本人很有才华,生于官宦家庭,唯因婢妾所生,不为宗党所容,早年吃尽苦头,勤奋好学,后中进士,天启年间和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人结社,就是后来的复社,其人犹善诗词和散文,著有《七录斋集》等,善于写诗词和散文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感性,感性就好表现好冲动,对于穿越者来讲,这样一个好演讲,结党的人用现代话来说是个天生搞宣传的料,只要用的好,给他一定地位,完全可以成为大明宣传部长,所以对整个复社并不是一定要打散或者取缔,而是更希望引导,让他们开阔眼界,认识到在书本和现实的差距,激起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从而引领全国学习科学的风气,翰林院的吴伟业也是复社成员,如今也在皇庄学习新学,这就说明天下学子并非接受不了现代科学,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这次安排孔丘和毛海峰来江南,就是存了个不争论不钻牛角尖,只用事实说话,激发复社学子兴趣的用意,要是让高师成或者其他高学历者来,肯定会吵个天翻地覆,最后啥也没办成。
洪承畴一进江苏地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