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地盘越大,人口越多,就越难以治理。看国内的民乱四起,便能知晓一二。”
“大灾害正由西向东席卷,先是陕西,如今又蔓延至山西,再往后就是河南、直隶。”毛文龙沉吟着说道:“辽东也不能幸免,而崇祯元年,就闹过大饥荒。”
祖大寿说道:“此事祖某知道,建虏也因此而绕道入关,想用劫掠缓解饥荒。不成想,毛帅与郭帅已经料敌于先,于遵化大胜建虏。”
毛文龙笑了笑,说道:“何止是建虏,东江镇的地盘也受灾了。好在,有兴修的水利,还有耐旱耐寒的作物,再加上从外购粮,才熬过了困难时期。”
“祖某也很奇怪,不知道东江镇从哪里搞来的新奇作物?”祖大寿有些疑惑地问道:“听说那个土豆,每亩上千斤的产量,都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不是有土豆,东江镇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毛文龙甚是感慨地说道:“还有玉米和黑麦,都是大靖通过海商从海外搞来的。”
“郭帅的思路和眼光,着实令人叹服。”祖大寿脸上露出钦佩之色,说道:“土豆之奇物,可解救万民,朝廷尚不知道吧?”
“本帅已经上奏朝廷,可惜——”毛文龙摇了摇头,说道:“一年多的时间,朝廷也不见动作。”
挥了挥手,毛文龙似乎甩掉了烦恼,说道:“嗯,不说这些了。你的子侄若有愿意从政的,可去金州,在陈副帅那里实习。”
祖大寿沉吟了一下,说道:“待祖某问一问,就怕他们粗鲁不文,只能走武人这条路。”
“什么都是学的。”毛文龙不以为意,说道:“现在那些政务官员,都不是科举出身,不也干得挺好嘛!”
祖大寿笑着点头,却不忙作出决定。毕竟,毛文龙开了这个口,短时间内便不会收回,他也不用着急。
路旁几个劳作的百姓在躬身肃立,等着毛文龙、祖大寿率队过去。
虽然还不到春耕的时节,但一些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只等土地化冻,便能犁地播种。
有祖大寿在身旁,毛文龙便打消了下马与百姓攀谈的心思,向着百姓们挥了挥手,催马走了过去。
“今年耕种的土地可能会增加一倍还多。”毛文龙带着欣慰和憧憬,微笑着说道:“要不是有足够的田地,要养活那么多移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东江军各部已经形成了对建虏统治区的围攻之势,并能保卫已经光复的大片土地。这才是大量接收移民,以及秋后大反攻的物资基础。
从秋天到明年春耕,这是郭大靖所计划的总攻时间。特别是要抢在秋收之前,使建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去收获粮食。
如果计划成功,就算不能一举灭虏,建虏也会陷入缺粮的大饥荒,不战自败。
而且,没有粮食的支撑,即便有数量不少的建虏能够逃往北方,也会在冬季饿死很多。
但东江镇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军队不参加秋收,也有足够的人口完成这项工作。
“人口不是负担,反倒是强大的助力。”听着毛文龙的解说,祖大寿感慨地连连点头,“可要做到能让军民衣食不缺,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地盘越大越困难,人口越多越不容易。”毛文龙缓缓说道:“当然,这也取决于政策。要适时而变,不能因循守旧。最重要的,要保证百姓有一口吃的。”
祖大寿深表赞同,民以食为天,谁吃饱了会闹事?甚至于,只要饿不死,就能够忍受。
而从毛文龙的话语中,祖大寿也猜出了一些深层的意味。看来,平定辽东后,东江镇不会把治权交还给朝廷。
对于朝廷的怨言,毛文龙并不如何隐晦。但并不涉及皇帝,这也是巧妙之处。按照封建时代给皇帝开脱的万金油式的借口,那就是朝中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