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面围攻辽沈(2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2 字 2022-11-05

况。”

“先说给本帅听听。”毛文龙笑着鼓励道:“本帅没事儿,也能帮你琢磨琢磨。”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此战过后,部队在秀岩地区暂时不动,或是趁建虏遭到重创,逐渐把战线向北推进。辽南是鞍山驿,辽东是连山关,再加上水师由浑河由东抄袭,对辽沉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将建虏逐出辽沉,和聚歼于辽沉,当然是两个概念,两个迥然不同的结果。

一个是表面上的胜利,还有后续的战斗;另一个则是一劳永逸,彻底使建虏丧失再在辽东搞事的力量。

即便第二个方案不能完全达到目的,郭大靖也希望能把建虏打残,而不是只在表面上光复辽东。

所以,辽阳固然是双方的决战之地。可在决战之前,是否能多消耗建虏的实力?或是使部队运动到位,具备包抄其退路的条件?

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兵力,也可能要多耗费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郭大靖认为一旦成功,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辽灭虏。

“不急于进攻辽阳,给建虏一种假象,不急于撤退或放弃,等待我军运动到位,再发动勐攻和穿插包抄……”

郭大靖指点着沙盘,做了最后的总结,“水陆在东西两面包抄,至少也要消灭辽阳的建虏主力。”

辽阳的建虏如果要撤退,一是向北退向沉阳,另外的退路则是向东经本溪,退回建州卫。

水师抄袭,能够在辽沉之间形成阻击;如果再掐断建虏的东退之路,那建虏就成了瓮中之鳖。

毛文龙连连颌首,缓缓说道:“如果是这样的布置,倒也不比原计划增加多少的兵力。嗯,暂时作为一个计划,先在书面上进行完善。”

与水师夹在辽阳沉阳之间,要抵挡两个方向的建虏不同,建州卫的敌人很少,阻击部队只要专力对付退出辽阳的建虏,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马。

在郭大靖的初步估算中,有两万人马是最保险的。一万兵力的话,就不是很把握。

这比原计划的总攻人马,要多出万八千,象毛文龙所说,还真是不算多。

如果宁远的辽镇人马能够抽调过来,不用另外招兵,也达到了三面围攻辽沉的要求。

何可纲稍微有些尴尬,但脸上没表现出来,更没胡乱说话。他倒是已经给祖大寿去了书信,可到现在,还没有回音。

真的看不清形势吗,拼命想掌握力量,最后恐怕会一无所有,得到更惨的结果呀!

何可纲心中暗自叹惜,却又万般无奈。

从感情上,何可纲当然希望原来的袍泽能有个好的归宿。但现在已经由不得他,关键还取决于东江镇的态度,以及祖大寿的转变。

应该只在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决定辽镇官兵的命运。

何可纲知道郭大靖已经定下了期限,春耕前辽镇必须做出选择。否则,就再没有机会了。

希望此次大战胜利后,能让祖大寿醒悟过来。

郭大靖与毛文龙的谈话,让何可纲甩开思绪,又专心地听了起来。

东江军的一号二号人物,正在说着军队扩充的事情。是在春耕后,还是年后就开始,并没有定论。

“过完年,就加强民兵的训练,使他们能够达到随时补充进军队的标准。”郭大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至于扩编,还是在春耕后再开始比较合适。”

不管平辽是不是能够提前,在粮食上却一定不能有短缺的危机。移民的涌入,社会的稳定,决战所需要的粮草物资,都要以本地产出的为主。

从外采购粮食物资,也不会中断,数量甚至还会有所增加。一是使军民的食物多样化,其次也需要囤积备荒。

国内灾害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粮食的价格也会不断攀升,这是郭大靖早就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