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对崇祯的担心(1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1 字 2022-10-31

逆天换明天将降大任,必苦其心志第四百五十六章对崇祯的担心东江军的战斗意志一直强于辽镇,主要的原因之前也提到过,那就是对建虏毁家杀亲的仇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仇恨很可能会澹薄,甚至会被其它的感情和困难所取代。

所以,保证将士们衣食无忧,并惠及亲人,从而生出强烈的保家卫国的信念,便是郭大靖在这几年中努力去做的工作。

粮饷充足,甲精兵利,要打胜仗其实也并不算难。

特别是从郭大靖的思维,并不崇尚什么奇谋妙策,就是火力至上,用实力进行碾压的的作战模式。

现在很象后世的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之后,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目前的东江镇地盘上,所施行的政策,与之有着相似的效果。

大量被收复的土地分到百姓手中,再辅以无息贷款等优惠方式,使得百姓们在战乱未息的情况下,却能享受到比以往更好的生活。

在古代,土地的作用就是这般巨大,是老百姓最为认可的生产资料,是赖以养家湖口的最重要的手段。

有了土地,便与当兵拿饷吃粮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吃饷粮的话,人死了,除了有可能的微薄抚恤外,亲人却再也拿不到粮饷了。分给土地则不同,家人可以长久地依靠耕种生活。

东江镇的百姓每家差不多有个十亩,甚至是五六十亩,还有百多亩的。

如果按照土地的价值,等于是东江镇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几十两银子。而且,土地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只要勤快耕种,便是能持续产出的稳定营生。

老百姓有了田地,除非逼不得已,是不会出卖的。毕竟,那是终生的职业,是可以传诸子孙的产业。

而那些地主豪富士绅,家有良田万亩,很少是通过正常手段得来的。巧取豪夺,勾结官府,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所以,东江镇的土地是禁止买卖的,尽管在平辽之后,土地将会爆发式增长。

未雨绸缪,东江镇把土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相当于土地国有化。百姓想种,只要申领就基本能够通过,只要不撂荒,就基本不会收回。

辽镇官兵在了解到东江镇的优军惠民政策后,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当然,这对于底层官兵的诱惑力最大。

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就够了,反正郭大靖也看不上辽镇的将领。至少,在改造之前,对谁也不敢放心使用。

此时,郭大靖已经收到了快船报信儿,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不管接下来的计划是否顺利,一下子增加了万余人马,对于推进平辽进程,还是非常有利的。

“老刘,辛苦一下,明天代某去海边迎接辽镇诸将。”郭大靖放下书信,对着暂时在盖州卫休整的刘兴祚说道:“带着你的飞骑营,把战马也接收过来。”

刘兴祚眼中闪过精光,期盼地问道:“多少战马?有一万,还是七八千。”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一共是七千六百九十三匹,祖大寿哪里舍得一下子就给万匹。”

在宁远的辽镇官兵有三万左右,祖大寿说只有两万三四千匹战马。如果不是粮草被卡着,估计连两万都不舍得报,更不会给七千多匹。

想来,这七千多匹战马,在质量上也不会是最好的。但对郭大靖等人来说,却是令人欣喜的收获。

经过朝廷的调拔,以及与蒙古人的交易,飞骑营目前已经扩充到一万三千多,加上这批战马,差不多就能扩充到两万。

质量好的给飞骑,差一些的则扩充枪骑,后勤辎重的运输,也需要大量的骡马。在东江镇这里,大牲畜是供不应求,绝不会嫌多的。

其实,郭大靖在欣喜之余,也对祖大寿产生了更多的怨忿。如此自私、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