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短,很快就能组织起数量可观的部队。且这弩弓的杀伤力,也是相当不错。
而且,郭大靖制作的弩弓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加大弩臂的张力,用蹶张来拉弦,在射程上就并不一定比弓箭差,只是速度上较慢而已。
但无论怎样,郭大靖拿出的不只是弩弓,而是一种用数量优势抗衡强悍建虏的思路。
什么地雷、抛石机、木炮,再加上弩弓,都是比较简单易造的武器,很容易形成数量上的规模,以此来弥补战力上的差距。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处截击的地点。郭大靖却觉得不必在此袭扰,只留下些许地雷后,便带人继续撤退。
崔孝一大概明白郭大靖的想法,有没有人埋伏,对于建虏来说,都会小心翼翼,派出人搜索后再清除路障。
也就是说,通过一次袭击行动,已经达到了迟滞敌人的目的。虽然之后有花样儿,却不必冒险。
来到第三个截击地点后,郭大靖布置人手,在路障之前的拐弯处设置了伏击阵地,后面安排了接应人马。
建虏看到路障时,会想到可能有埋伏。但这次不让他们看到,就提前打一下再撤。
敌人可能想到的,可能防范的,那就出乎他们的意料。按郭大靖的话就是:要预判敌人的预判。
…………………
小铁山。
阵地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守军虽只有千人,却是颇有信心。
刘兴祚和几个军官巡视着阵地,交代着防御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击的时机。
尽管山不算高险,且阵地就设在山顶,从山下到山腰,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但也就在山腰到山顶这几百米的距离,却是防御严密,陷阱密布,足以令进攻的建虏伤亡惨重。
山下驰来报告的哨探,使得刘兴祚等人获悉龙川之敌出动的情报,以及郭大靖带人迟滞敌军的消息。
“两千左右的建虏。”刘兴祚微微颌首,对身旁的众将说道:“攻山不比攻城,建虏常用的楯车肯定是没有的。而且,辎重带得不多,不太可能夜晚宿营。”
停顿了一下,刘兴祚呵呵笑道:“也就多半天的时间,或者还要看建虏能承受多少伤亡。说不定,一次进攻后便丧气而退。”
藤野正垂下眼帘,没发表意见。沉默寡言是他的性格,只有反对的时候才出声。
“那就不用隐藏实力,待建虏进攻时,给予其猛烈打击。”藤野英却在旁开口说道:“省得建虏不再进攻,岂不是白准备了?”
藤野正干咳了一声,说道:“且看建虏是试探性进攻,还是全力猛攻。总之,是要给予建虏最大的杀伤。”
刘兴祚说道:“藤野大人说得极是,不能浪费郭大人的苦心筹划。待他回来,由他指挥,听他号令便是。”
扫视着众将,刘兴祚沉声道:“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若是没有,便各自回去阵地,准备迎战。”
众将互相目视,见没人提高,躬身施礼,回转各自的部队。
藤野正和藤野英也回到火枪队,开始率队进入阵地。
郭大靖挑选的两百火枪兵,都有使用鸟铳的经验。而明军的鸟铳和朝鲜的火枪都是火绳枪,除了重量口径长度有所不同外,装填射击的步骤都是一样。
所以,稍加训练后,这两百火枪兵便已经具有的实战的能力。
而郭大靖布置的火枪阵地处于攻山建虏的左翼,利用现成的沟壑,再用树木垒起,形成了一道胸墙工事。
在工事内,藤野正带来的火枪兵在前,刚刚训练的火枪兵在后,一百人只管发射,两百人则负责装填。
这种换枪不换人的火枪射击法,藤野正并不陌生。但对于郭大靖所说的侧翼射击命中率更高,还是颇觉新鲜的。
这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