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下旨,凡在朝官员及家眷,无论身负何职都要立刻回京吊唁。”
金诗棋眼中漫上一层雾,默默叹了口气,把身上的披风拉得更紧了些。
中尉高乾与小夫人金诗棋日夜兼程,终于在大殓之前赶回。天渐渐凉了下来,整个京城也笼罩在一片阴翳的悲伤之中。
“皇后温氏承天命而入宫,今一十六载有余。秉性温和,贤德谦俭,安贞礼下,恪勤佐君,不因位尊而骄,不以显贵而靡。惜天不假年,于圣隆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薨逝,朕心痛悼。谥曰‘景舜’,以彰其功,显其德。祭立宗庙,万世传芳。”
皇后葬礼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大鄢天子上官敬尧亲临祭礼,在他身后两侧依次立着雍王妃卫氏及两幼子、后宫嫔妃和皇子公主,祭台下文武百官亦按职位分列。上官敬尧命人兴修陵寝,并亲自为皇后拟写悼文,奉牌位入宗祠,建寺追福,极尽哀思。纵然是有夫不祭妻的古训,但规矩之外更有人情。天子痛失爱妻,臣民痛失国母,其言其情,无可具表。
上官敬尧下诏辍朝三月举国哀悼,从宫中到民间均守国丧一年,同时下密诏命人详查皇后母亲温夫人病逝的谣言究竟是从何传出。后宫无主,上官敬尧也不愿再立皇后。宛贵妃为嫔妃之首,从上官敬尧还是太子时就侍奉左右,育有皇长子上官涵,为人谦和,持心公正,众妃对她代行皇后权力也无异议。上官敬尧在行完祭礼回宫后咯血不止,便将景舜皇后的皇长女上官湄和皇次子上官济都交给宛贵妃抚养。宛贵妃整日忙于后宫事务,加之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也渐渐没有时间见到上官敬尧了。幸好她本性温良又颇具才干,仍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也许皇宫就是这样,留不住任何一个人,一件事。冬日将尽,景舜皇后薨逝的悲恸也逐渐消散,只有上官敬尧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整日郁郁寡欢,不肯复朝,也不肯见人。
一时风雪,一时云烟,平静的外表下总有许多暗潮在不安地涌动。
这日,上官湄和上官涵照例在书房诵读功课,上官济由于感染风寒歇在了颐华殿。光线很好,姐弟两人沉浸在书卷中,整个书房里也弥漫着和睦的气息。时辰到了之后,上官涵开始收拾东西,却发现上官湄仍在背诵不愿离去,便蹑手蹑脚走到她身后,轻拍了一下上官湄的肩膀。
“长姐!”
上官湄正聚精会神地看书,被上官涵吓了一跳,她放下书有些无奈地回头道“涵儿你都多大了,怎么还和你妹妹一样没大没小的?”
“姐姐这么刻苦,涵儿怕你看伤了眼睛嘛。”上官涵挑了挑眉毛答道。
“哪就那么娇贵,几篇文章而已。”上官湄整理了一下上官涵的衣襟,“你的功课可都背好了?”
“那当然,大公主的弟弟什么时候偷懒过!”上官涵拍拍胸脯,“对了姐姐,我看你最近心情不是特别好,又在想母后了?”
上官湄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明晃晃的窗纸,轻叹了一口气道“母后生我养我,是我最敬重的人,如今撒手而去,我又怎能不想……”她低下头,有些不安地搓搓衣角,“但如今除了想还很担心啊……”
“长姐放心。”上官涵一听这话忙截住她。姐弟连心,况且他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对彼此的脾性早就了如指掌。他回手端了一杯茶,点头道,“大鄢是我们最骄傲的国家,父皇也是我们最敬重的明君。现在虽然还没复朝,但每日的奏疏也已经送进建德殿了,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上官湄再次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
“长姐在看《淮南子》?”上官涵目光又落在案上,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
“‘静漠恬澹,所以养性;和愉虚无,所以养德’ ,”上官湄随意笑道,“黄老之学,闲时读来静静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