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根据传送回来的情报,清军共分为三路。右路由多尔衮、多铎率领两白旗,会合咸镜道、江原道的朝鲜军队,正在奔蔚山而来,届时我军东部的防线将会经受考验。”
清军出动的消息,令夏军也开始忙碌起来。
联合军事会议上,赶来的柳一元看向白小七。
“你们的东线防御可有问题?”
白小七站出来,在地图上将部署做了讲解。
“在东线,我们沿着洛东江拐弯处一直延伸到海边,进行了分段防御的部署,把控住了每一条山间小路。同时在各个高点布置了警戒哨,而在二线预留了大量的预备队。清军发挥不出骑兵的威力,只能靠步兵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来打,保证他们不能越雷池一步。”
众人仔细观察釜山北部的地形,将自己放在清军的角度,也不禁十分头疼。
朝鲜大部分的地形都是丘陵、山地,为数不多的通道都在山脉之间。
偏偏这些山峰还不是很高,最多只能称为高地。这样一来,只要占据了上面,就可以扼守住山脚下的通道。
不将高地攻下来,军队是没有办法通过的。
即便如此,白小七依旧在当道之上部署了足够的军队。
古往今来战术的布置,往往伴随着的是武器射程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两山夹一谷的地形,都可以将军队部署在高处。
就比如说孙传廷埋伏高迎祥的时候,便只是将军队布阵在了官道上,而没有去抢占两侧的山峰。
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侧的山峰距离下面的道路足足有一千多米高。
明军的手中根本就没有能够打那么远的武器。
如果将军队部署在上面,并不能起到居高临下的作用,反而只能目视着农民军逃之夭夭。
即便是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很多双方争夺的制高点,其实也不过只有几百米而已。
同样的道理,太高的山峰就不是制高点了,而是风景。
白小七部署的重点,就在金井山城的东侧。
这里是蔚山通往釜山最宽阔的一条道路。
巧妙的是,在山谷的正中有一座高度仅仅几十米的高地,完全扼守住了两侧的通道。
白小七在上面足足安排了两个营,配合上两侧高地上的友军部队,将这里卡的死死的。
“中路的清军主帅是肃亲王豪格,他率领正蓝旗同科尔沁蒙古,将会与金自点率领等朝鲜军队会合,总兵力将会超过六万人,是绝对的主力。”
左梦庚问道:“你们可曾预判清军的中路将会进攻哪里?”
白小七胸有成竹。
“如果所料不错,清军中路应该会选择在洛东江拐弯处动手。尤其是洛东江的北侧,缺少江水的阻隔,还可以同多尔衮互相配合。”
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时间拖延到二月末,洛东江已经渐渐开化了。冰面没有那么的坚固,使得清军没有办法徒步过江。
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从洛东江北岸进攻。
可这边同样不是那么好打的。
山脉连绵、地形险峻,清军想要仰攻上来,付出的代价并不比渡江少上多少。
柳一元提醒道:“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从而忽略了沿江的防线。清军还有南路部队,说不定会和中路互相配合,玩一招瞒天过海。”
“南路的清军如今已经到达了全罗道,正在配合全罗道观察使李时昉整顿军队,预计到达的时间将会比其他两路晚上不少。不过这一路的敌人会有大量的战船,需要海军方面做好准备。”
左华摆弄着情报,并不是很紧张。
“朝鲜方面集中了京畿道、忠清道、全南道的水师,大约有一百多艘板屋船,实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