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很多。
大概总结一下。
卫记是连锁的铺子,并且其经营的商品类型很繁多复杂。
在京城已经具规模了。
而在京城这类连锁的铺子很多,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开的同一个类型的铺子。很少有像卫记做得这么杂的。
并且一般的连锁店都是开了很多年的老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样的店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那就是裙带关系有一些严重的。
这样的投诉模式弄出来。前期的实行就非常的困难。
这顾客如果投诉的是他们店内一个名不经传的外面聘来的店二,那可能没多大影响,但如果投诉的正好是家族里的某一个辈,那或者某一个有一点点关系的人怎么办呢?
就此把这事儿给压下来?那弄这投诉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如果只针对那些被招聘来的外人,不针对“内人”?那像这样的店内人可是占大部分哟。
这投诉弄下去也没啥意义,所以有些铺子弄着弄着也就放下了,唉。多了一个投诉的渠道,反而让他们多了一些麻烦,干脆不弄了,大家都轻松,反正该来买我家东西的人始终会来。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们建立的投诉箱也慢慢的被拆掉,或者放在那也就是一个摆设,就算里面装满了投诉信大家也装作没看见。
谁碰谁就要沾一身腥。
而还有另外一类铺子,他们不是这种家族的大型的连锁。而是最近几年或者十几年靠自己创立起来的。
他们这样的铺子就少了很多的裙带关系。大多都由老板一手监控,但老板也是很忙的人,不可能随时随刻都能够看着下面的店二在做什么,况且这样随时随刻都盯着自己的店二让自己的店二整紧张兮兮的,也不利于店二工作。
那么这样一个投诉箱倒是挺适合他们的店铺的。
可对于他们来还有一个比较关键问题呀。
那就是他们的规模太了,没有办法专门弄一个售后部门来处理这些投诉问题。
因为成本太过于高了,他们也没有过处理售后的相关经验。
他们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证店里的盈利,能够把店里的员工养活,情况好的话就再多开一家分店,至于售后什么的,唉呦就看着别人做做也就罢了吧。
当然最归根结底的问题是,这些老板们并没有意识到售后有多么的重要,顾客的意见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去做。
张宴洋上辈子没有做过生意。可她接受过很多的售后。
她有被服务的经验,她有当顾客的经验。
当然这些经验,对于想要成立一个售后部门来,还远远是不够的,所以张宴洋在有成立一个大的售后部门的想法时,就开始派人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顾客的建议以及他们的购物体验,以及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售后。
接受他们的投诉就是其中一个渠道。也许有些顾客的投诉建议用词有些激烈,甚至有些不当,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想着顾客为什么要发这脾气,我不就这样一下吗?你怎么就能这样对我呢?
在于这些是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的,只会让店二的心情变得更不好。
店二能够做的就是把顾客投诉建议当中的实质性的部分提炼出来,然后结合店铺内的情况进行整改。
张宴洋的售后部门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家都没啥经验,唯一的经验就是张宴洋写在那个本本上的东西,可那些毕竟不怎么全面。在成立间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困难。
可这些都不是事儿,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有困难就解决困难,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解决不了呗。
做能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