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草原最后的贵族(3 / 4)

集点了。

不过也是有很多的牧民心中忐忑不已,但毕竟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放牧,以求生存。

现在突然不让他们放牧,让他们种田了。

会感到不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像有农耕民族那样,在田里面辛劳的工作,收获自己的粮食。

这种事情他们并没有什么经验,会感到不安,而大明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尽快尝到甜头。

起码用玉米在七八个月内让他们第1次丰收。

有了甜头之后,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会爱上农耕生活,跟着大明一条路走到黑。

而在草原上面,有条不紊的进行经济改造的时候。

朱启的假期还没有过到一个月呢,就被打断了,在应天府那边又来了消息了。

朱元璋又召唤朱启回去,不过这一次回去却不是给他什么军事任务,毕竟周围能打的基本都打了。

而大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就是要负责消化这些打下来的地盘了。

而朱元璋之所以把朱启喊回去,也是有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主持最新的科举改革的事情。

科举改革的事情,早在洪武12年的时候,朱启就和朱元璋提过了。

现在都已经洪武18年,6年过去了,能够做的改革的前期准备早就已经做过了。

起码在国子监那边,有关于数学物理等等这些基础科学的科目,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教授了。

更别说在辽阳城的,那些学校教导的孩子。

早就已经在洪武12年就开始培养了,现在真正6年过去,第1批的毕业生早就已经毕业了。

就就像张玉的儿子,张辅在学校里面学了6年之后,现在已经是个18岁的成人汉子了。

而且经受的都是辽王朱启新式学堂里面的那些教育学的。

也都是各种自然科学,还有实用的学科,不像四书五经里面学的都是大道理。

不过像政治课和语文课这种自然也是有的,主要就是告诉学子们做人的道理。

像论语这种,也是挑选那些适合的精辟的内容来教学。

而并非是全部都教了,就在朱启看到这封圣旨有点迷惑的时候,他身边的张玉也是帮忙解释了起来。

皇帝陛下这一番打算,怕不是要培养辽王殿下,你做天下学子所有人的老师,让这天下学子都当您的门生了。

这样一想,朱启一拍大腿,还真的有可能真的干出来这种事情呢。

真要是让自己去主持科举考试的改革,到时候自己主持完科学考试改革以后。

所有读书人来科级考试不都是自己的学生了。

他们虽然并没有在自己这边真的学到过什么,但他们学的那些教科书,小学数学政治还有物理化学等等,这些可都是自己编写的呀。

就好像自己多年之前弄的心学一样,虽然自己没有教过他们,但是这些学生们只要学了自己的心学理论,就等同于是自己的门生了。

现在国子监里面还有不少的儒生,对外都说自己是辽王的门生呢。

这句话一说出来之后,朱启也是冷汗直冒。

这甚至可真不敢接啊,这要是回去应天府主持科举考试的改革,我这不是得罪了太子党吗?

之前和太子党之间就有诸多的误会,如果可以的话,朱启可真的不想掺和进这权利的中心里面。

按自己的预算,如果朱标能够当皇帝那是最好了,朱标当皇帝的话,对于每一个弟弟肯定都会非常的和蔼可亲。

自己这个王爷也可以干得非常的舒服了。

就算朱标以后要病死,也绝对不会像他的儿子朱允炆那样,把他的叔叔们都逼上绝路的。

以朱标的政治智慧,绝对能够让自己的弟弟们舒舒服服,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