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生意(2 / 2)

府更黑,现在的日子总归比过去好过些,每天累个半死,可好歹还不至于真死。

反正他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样生活的,哪怕是朱中标的祖宗,也有大灾中全家饿死病死的经历,未来他们的子子孙孙(如果有的话),还会一代代过这样的生活。

这七个穿越者,来得太早了,对于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十七世纪中叶的确是一个天翻地覆,关系无数人生死存亡的年代,但对于这个世界的旧制度来说,这依然是一个修修补补的年代。

“天主真神,活而且圣,在欧洲理当受朝拜,但吾等生在中国,也有吾等的,那叫什么来着,对,信仰。天主教既在欧洲兴盛,那便是天主喜爱欧洲,喜爱尔等,中国人遵从祖宗之教,天主便不愿在中国受敬拜。尔等教律诸书,都是很要紧的,一定要保存好了,我赐尔等几口樟木的箱子,以防虫蛀。今日,我们再来说说这纬度的算法,当年利玛窦……”

毕方济很无奈,这个年已六旬的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万里迢迢来到南京,当然是为了传教的,但是在传教问题上,张献忠软硬不吃,成天只是盯着天文、算数的事追问他们,要他教一些年轻学生测量经纬度、预测日食月食、制定历法。

张献忠始终没有答应建立新的教堂,甚至限制传教士的行动,不许他们随便到民间去,这让毕方济十分苦恼,广东的王瑾虽然允许了建立几座教堂,但始终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甚至直接搞出了一套异端说法,江南张献忠这里也打不开局面,这传教的事业,竟比当年南京教案的时候还要艰难。

倒是京城的汤若望来信说,清朝的皇帝对于传教士很是信任,尤其喜欢汤若望写的《火攻挈要》这本书。

毕方济认为,这是因为控制中国南方的闯、西两个政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作为主流思想,而清朝刚刚由原始宗教改信佛教的一支,又受儒的影响。而且清朝非常需要耶稣会带来的科学知识,而闯军却有别的对外交流渠道,并因此使西军也随之受益。

除了继续讨好张献忠,毕方济也没有别的办法。讲完这堂课,毕方济退了下去,张献忠对跟着学习的年轻西营子弟说道:“这些个洋僧,算纬度的办法是很高明的,画的地图也好,活阎王和韩廷宪当初画的那些图,和他们差着老大一截,不过他们把我们中国的地图都画去了,怕是也不大妙。听说纳敏夫也不用西洋人画地图,只是让他们教授本领,我看是很有道理的。”

一同学习的汪兆龄说:“那铸造黑夷炮的事,还要不要他们参与?”张献忠说:“现在还是要的,老李和活阎王鬼得很,只卖我红夷炮,不卖我黑夷炮。我看这炮也不是什么黑夷炮,那个阿船主船上的炮净是佛山产的。对这个人要多下功夫,江西有瓷,这些年他又开始把福建的茶也往亚美利加卖,但最要紧的还是江南的丝,只要有丝,还愁买不到炮?等我们的工匠都学会了,就把这些洋僧都派到钦天监观星去,不教他们插手别的事。”

“皇太极的三板斧抡完了,接下来便是我们三兄弟的回合,究竟谁做皇帝,马上就要见分晓了。”张献忠仰天大笑,“等我取了天下,你们要多学学闯军治境的办法,他们管得可比我们好。若是不能在这项事上胜过他们,怎能显得我是天命所归。”

张献忠缓缓转动面前的地球仪:“如今我也知道天下之大了,这天下事,做皇帝不过启始。”

(第十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