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八镇=八旗(2 / 2)

的县官负责组织恢复生产,而这些将领的奴仆虽然恢复了良人身份,但依旧是长工,他们的土地属于军屯,军屯内的生产由各镇自行组织,各县官府不予干涉。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张献忠手上的官吏数量、牲畜数量都是有限的,突然拿下淮北这样大的一块地盘,根本照顾不过来,只能让明朝降将自己组织军屯,西营顶多派一小部分人监督。

既然耕种事宜由各镇自行管理,总不能指望明军将领们大力帮助奴仆恢复自由、发展生产吧。奴仆们虽然分了地,可是除土地外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怎么种地。而且他们的卖身契换成了长工契,还是要给东家干活,哪里有时间种自己的地。

所以,这些分到了土地的奴仆只能再把自己的地“佃”给原来的主人。明军将领做了这些土地的“佃户”,便像江南那些佃富农一样派自家的长工来耕地,当然需要缴纳地租给土地的主人,但佃户是将军,田主是打工的平民,这地租能收上多少?西营为了保护佃农,规定了最高地租为十分之四,可是却没规定最低地租。

就这样,这些原来的奴仆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劳作,但只能拿到非常微薄的一点工资和地租,仅够维持温饱,除了土地,其他的生产资料全都属于东家,他们的生活和明朝的佃户一样穷困。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被解放的奴仆是稳定地穷,因为土地在名义上还是归他们所有,而且军屯目前不许买卖,所以至少一两代人的时间里,他们还不至于再次沦为流民,没惨到需要向地主献上老婆才有资格被剥削的份上。以前在大明是想被剥削而不可得,现在至少是平安稳定地被剥削,而且没往死里剥削。

对清军最熟悉的祖大寿突然反应过来了,这他娘的不就是八旗吗?洪督师加上我们七镇台就是八个旗主贝勒。

虽然这套东西很反动,但要在现有条件下短时间内让全军都满意,军官发财,士兵有薄业可恃,同时保证动员能力,祖大寿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了。而且张献忠手上有现成的抛荒土地,不用圈地,不仅足够安置他们这些降军,也能安置西营老兵。

张献忠这套山寨版八旗搞得红红火火,原版的大清十旗制度却已经四处漏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