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商人(2 / 2)

有很多沼泽,气候又寒冷,经济产出应该不会太高,要与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已经有了大片地盘的闯军对抗,清军就必须掌握华北平原的资源,这很好理解。

但是对于明朝的军官来说,这并不好理解,他们除了知道军队要有饷银之外,所想的多为单纯的军事观点。而且他们并不知道另一时空明朝后面是清朝,所以不想阿贾伊这样理所当然地认为皇太极有在大片领土上建立官府,长期稳定地获取资源的能力。就像另一时空崇祯十七年的士绅还拿李自成当成流寇一样,皇太极尚未向明朝官员们证明自己管理国家的能力。

“协台,孙督师要见夷人的首领。”一名小校通报道。朱文德说:“季文你就别去了,留在船上吧。”郭瑶说:“我不去,你们这里还有谁会说广东话?我们这个翻译只会说广东话,既不会说官话,也不会写字,我要是不去,孙督师和阿船长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放心吧,孙督师又不是吃人的妖怪,见见无妨。”

郭瑶还是不够了解孙传庭,但好在孙督师已经没机会变成吃人的妖怪了。

孙传庭是个性子很偏激的人,不过还没那么容易发疯。他钻牛角尖,却并不会干那种天堂有路偏不走,地狱无门拿挖耳勺掏洞也要进来的蠢事。尽管已经有人向他报告了郭瑶的身份,可他并没有把郭瑶当成流寇处置的打算。这突然出现的五艘洋船让山海关的士气为之一振,清军在老龙头吃了个瘪,虽然损失不大,却也令原本颓唐的明军重拾信心。

“郭守备退伍还乡之后,是在澳门和西洋人一起做生意是吧。”孙传庭上来便问了这么一句,郭瑶心里如明镜一般:“正是,我和阿船长一起去日本做买卖,恰好路过这里。”

虽说从广东去日本做生意能把船开到渤海湾里这事相当扯淡,但孙传庭就这么相信了。郭瑶从贼固然可恨,但是之前几次清军入塞,流寇在抗清这件事上从来都站在官军一边,这已经让孙传庭有些怀疑人生了。为皇上打了好几年流寇,结果皇上把我抛弃了,流寇倒没抛弃我?

其实李自成和王瑾也完全没料到皇太极会突然攻破京城。在他们看来,清军一定会趁着明军南下攻打锦州,却没想到皇太极对闯军已经重视到了“再不赌一把就没机会了”的程度。

船队在朝鲜得知清军出动的消息之后,杨彦迪是主张置之不理的,但是阿贾伊和郭瑶都认为王瑾肯定会支持他们这么做,因此最终决定杨彦迪带着中小船只留在朝鲜,阿贾伊和郭瑶带着大船来辽西。

阿贾伊、郭瑶通过翻译交谈了几句,郭瑶说:“既然制台认可我们是商人,那么,我们就要向制台卖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