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凤凰裙遮住双腿,镶牛皮战靴;护背旗八杆,走金边掐银线。长得傲骨英风,绝代姿色。鸟翅环得胜钩挂着三尖两刃刀,手中张弓搭箭,向郝摇旗射来。郝摇旗一个镫里藏身避过,心道双拳难敌四手,拨马便走。”
“此女名叫董琼英,乃是曾英新婚妻子,川东土家豪族之女,自幼崇拜秦良玉,身边有土家女兵数百,皆善战,登山如猿猱。一日出猎时偶遇曾英,二人比试武艺,不分胜败,遂结为连理。曾董二将正待乘胜追击。只听海螺声响,如怒涛海啸一般。一彪铁骑杀出。”
“掌旗官高挑大旗,三丈标杆葫芦银顶素缎子,当中斗大的一个字:‘刘’。一员大将,头戴亮银狮子盔,张口吞天,身披亮银云片甲,内衬素战袍,胸前护心镜,冰盘如月;鱼禢尾,两征裙,素中衣,虎头战靴;胯下一匹白龙马,鞍韂嚼环鲜明,掌中一条亮银枪,左弯弓,右别箭,正是刘芳亮到了。曾英夫妻催马上前,双战刘芳亮。好个刘芳亮,丝毫不惧,一杆长枪上下翻飞,犹如遍体梨花。”
“郝摇旗、张洪二将一左一右,杀散明军。张洪手持长槊,突入王应熊、王祥军中。王应熊族子王更率上前应战,战不三合,被搠于马下。王祥挺一杆方天画戟杀来,正鏖战间,忽听得喀喇一声,郝摇旗一刀将明军帅旗砍倒。曾英、董琼英敌不得刘芳亮,亦落荒而走,王祥、王应熊一齐逃遁。闯军一路追杀出十余里,追至一片平野,只见大队明军排开阵势,旌旗飞舞,长枪如林。一员女将当先出马,虽年逾六旬,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头戴朝凤冠,朱缨罩顶门。金簪压双鬓,斜插雉鸡翎。悬搭虎豹尾,铠甲穿在身。纳袄红似火,宝镜透光明。背插四杆旗,虎皮绣花裙。宝弓雕翎箭,青锋佩在身。跨匹银鬃马,花枪系红缨。正是秦良玉,秦贞素。”
“刘芳亮勒住战马:‘将军昔年边关抗虏……’话未说完,秦良玉已挺枪来战。二将双枪并举,大战五十余合,秦良玉终究年迈,渐渐枪法散漫。刘芳亮将手一招,中军里刘如魁擂起战鼓,闯军潮涌而来。明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这会儿才刚下午,说书先生的口才也一般,书座并不多。这部书叫作《明末演义》,据说最初版本的作者就是评书行业的祖师爷王瑾。
虽然和王瑾同时代的柳敬亭才是评书实际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开始说书的时间比王瑾更早,而且艺术水平也比王瑾高得多,但是王瑾在将话本整理成小说流传天下的方面更胜一筹。再加上王瑾名气更大,柳敬亭则因为追随左良玉多遭非议,评书的祖师爷便成了王瑾,只有扬州评话一门才以柳敬亭为祖师爷。
历史上的刘芳亮入川之战自然没有武将单挑,不过过程倒和评书里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