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再加上王自奇指挥的张献忠亲军和其他辅助部队,总数不下三万。
此时罗汝才的曹营也发展到了两万余人,马守应、贺一龙各有数千人,贺锦、塔天宝、牛万才三营加起来也有近万人。七营兵马共有七八万之多,只要有了根据地,稍一扩军便能有十万之众,的确是一支足以和闯军鼎足而立的力量。
然而,张献忠能直接控制的只有西营的三万人而已,就连兵力只有他十分之一的塔天宝、牛万才也没有加入西营的想法。不过张献忠并不在意,他确信曹营和革左是不会投降官军的,这便足以分官军之势,协助他完成计划。
就在昨天,张献忠于安庆正式建立政权,自称西王。设立六部和五军都督府。以史可法为吏部尚书,汪兆龄为户部尚书,濮中玉为礼部尚书,陈士庆为兵部尚书,方孔炤为刑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方孔炤因为镇压闯军不利罢职回乡,也被张献忠俘虏了,现在和史可法是隔壁邻居,张献忠也不管他二人降不降,先委任了再说。
很多人对“西王”这个称号感到莫名其妙,哪有用方位名做国号的。汪兆龄就建议,《烧饼歌》中说大明江山“遇顺则止”,所以应该称“顺王”才对。张献忠则认为,我们一直叫西营,都叫习惯了,何必要改。而且王号用“顺”,总感觉有“归顺”的意思,好像要招安当藩王一样。真要用“顺”字,不如等将来做皇帝再说。
李自成本来打算过了年之后,只要岳州前线无事,就返回衡州建立六部,没想到,这一次倒让张献忠抢先了。李自成称大元帅,张献忠便称王,这抬杠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罗汝才原本劝说张献忠,不要和李自成争这个高低,以他现在的实力,称个大将军就很好了。但张献忠既然不听,罗汝才也不客气了,为了能继续和张献忠平起平坐,他也得有个名号,于是他自称“代天抚民大将军”,不过并没有建立官府,与马守应、贺一龙也继续保持同盟关系。
张献忠一面向安庆府下辖各县派遣官吏,一面整军备战。目前黄得功的威胁尚未解除,左良玉的人马又从湖广向安庆杀来,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崇祯对左良玉拖沓的作风已经颇为不满,但是左良玉借着农民军主力离开河南、湖北的机会,招安了许多小反王,现在他的军队已经膨胀到了近两万人,崇祯也不能轻易动他。
不过现在皇上说话还是好使的,对于崇祯的旨意,左良玉也不能太过敷衍。张献忠称王,已经是公然宣布与明朝彻底决裂,不能再以寻常流寇视之,决战是难免的了。
左良玉也有自信,自己麾下颇多边军精锐,收编众多流寇之后,人数劣势也不明显,再加上黄得功忠勇,一定会配合自己,成两面包夹之势,打败张献忠还是不成问题的。流寇竟然放弃流动作战,要守住安庆这个交通要冲,那不正是以己之短攻官军之长,真是自取灭亡。
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罗汝才,一旦罗部南下,左良玉可就没有胜算了。左良玉估计,张献忠称王,罗汝才称大将军,两人之间应该会有些矛盾,再加上牟文绶等部牵制,罗汝才不太可能救援张献忠。为了以防万一,又考虑到自己水师兵力不足,他派金声桓去见杨嗣昌和尚可喜,请求江西方面派出水师配合此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