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文字和拼音(2 / 2)

,对交流会有妨碍。

虽然不知道其他穿越者是什么水平,但至少大约翰和阿贾伊的数学肯定都比王瑾强,一个会造炮,一个会造船,数学不好是不可能的。

好在现在招收的学生不是军人子弟就是商贾子弟,因为洪承畴和杨嗣昌的大军仍悬于头顶,所以官绅们仍在观望,甚至暗中和明统区的旧关系联络。闯军的学堂到底教什么,他们也不大关心。等到他们开始关心了,学堂也该成型了。真正最离经叛道的,是自然、社会两门课中体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这两门课分别是所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不过因为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不懂,反而不引人注意。

按照王瑾的想法,将来还要在四个省城各设一个五年制的中学堂。开设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法政、经济、哲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军事十二门课程。未来有了爵位制度之后,凡有爵位者之子,皆免试免费入中学,其他人入中学需要考试,军官子弟免费,余者自费。不过这个眼下还不用多考虑,先把小学堂办好再说。

今天王瑾要去拜访郭瑶。郭瑶投降闯军之后,现在也有四品官身,转成了文官,不过并没有那么多四品的职务给他们,他实际担任的职务只是六品的广州府兵官,但待遇还是四品的。

广州的军官们经历了破城之后,基本上都选择了投降。虽然这些人世代担任明朝官员,对于明朝还是很有感情的,但在他们看来,闯军也是他们的同类,只要能维护广州的和平安定,也没什么不能合作的。大明对他们是有恩情的,他们得为大明卖力,但为大明卖命,甚至牺牲家乡广州的和平,他们是不肯干的,除非面对的对手比大明更混账。

羽凤麒、冯耀等一批高级军官虽然都投降了,但都不肯出仕,闯军还是按相应的品级给他们待遇,发半薪,他们的子孙也都在免费入学的范围内。这些人显然是商量好了,领了俸禄之后全都一块钱也不留,捐到各种善堂和宗教场所去。对于自家子弟上学的事情,他们只作不知。

就像另一时空的黄宗羲那样,他自己不肯仕清,但儿子还是当了清朝的官。既然参与过抗清的人对于剃发易服的清朝都是这个态度,那么在另一时空抗清殉国的人对于曾经和他们是同袍兄弟的闯军采取这种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对大明朝很忠心,但总不能为了大明朝死全家。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死全家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不是为了朱明王朝,而是为了某些更要紧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