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还有别的祸患。既然来参加反贼的科举了,用崇祯暗喻隋炀帝当然无所谓,但是用窦建德这个失败者暗喻李自成,未免有些作死。虽然之前已经告诉他们,考卷上可以随便写,就算对闯军破口大骂也不怪罪,但拿自己的脑袋赌人家的心情还是相当危险的。
吴侯并不在乎,来赶考本来就是赌,赌闯军真的能成事,倘若闯军被官军灭了,自己也就完了。既然要赌,那就赌一把大的。很多人也想到了,但是没敢往这个方面写,这种出题方向除了王瑾这种疯子之外谁想得出来。
至于第二道题目,吴侯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只是个府城里的寻常百姓,见识十分有限,天下之弊何在他怎么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不能说是流寇就对了。
既然闯军是和朝廷作对的,那就骂朝廷吧,反正吴侯对朝廷本来就满腹不满。先说说自己父亲死后朝廷的苛捐杂税如何逼得自己卖牛卖地,同村的地主如何联合压价逼他贱卖土地。再说说豪门大户把持县试府试,阻碍士人进学之路。之前他还见过官吏在修河堤的时候损公肥私,也写进去了。再把之前自己听说过的都写上,抨击一下结党营私、宦官乱政、克扣军饷、奢侈浪费。具体情况他不了解,那就多引经据典。最后再提一提东虏,也就差不多了。
吴侯不知道,批他的卷纸的顾君恩都看愣了,心想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懂还把得分点全都踩中的?
此次科举的考评标准是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只要写的是能看懂的人话,就算合格,文辞通顺,逻辑清楚的,良好。第一道题目,只要不把窦建德当成反贼批判一番,就是优。第二道题目的得分点干脆就是从《明末农民战争史》照抄的,即政治黑暗、土地兼并、赋税加派、水利失修和军制败坏五点,再加上辽患,能答出其中三点即为优。
吴侯虽然对每一点的认识都不深,但居然把这六点都提到了。再加上他的文采在所有考生中属于一流,又是夸窦建德夸得最猛的,他成了毫无疑问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