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东门行(2 / 2)

羽凤麒、郭瑶这些人毕竟都是军官,很多事情既不懂也不方便出面,所以就找了这么个代理人。

王兴,广海卫北侧恩平县那乾峒的寨主。他本名萧嘉音,自幼好勇尚气,武功惊人,十三岁便因为杀人而改名换姓上山落草,已经混迹绿林道十年了。虽然是砍人砍上来的老大,但他做事精细,足智多谋,因此得了“绣花针”的绰号。此人很有商业头脑,恩平、新宁一带的走私生意以他为首。

刘保,广州的奴仆组织“社兵”的首领,与湖广的汤志,南直隶的汪国华、黄文鼎相类。各地的士绅都差不多一个德行,所以奴仆的待遇也差不太多。不过广东地处海滨,所以奴仆们的互助组织的生存方式也与内地不同,各家走私大鳄的马仔,有很多都是社兵的成员充任的,刘保本人也是个走私商。

当然也少不了余庆,英国人要来的消息就是他给羽凤麒的,只可惜湖广、四川的战事影响了大黄的贸易线,今年运到的大黄并不多,已经都让黄顺隆那边的客户吃下了。

最后是羽凤麒手下的一个千总李伯高,一直是他负责和余庆对接,这么大的事情,当然得有个自己人监督才放心。此外还有一个广海卫的军官。

最终交割给英国人的货物是糖一万八千石,姜一千三百箱,丝绸三十六箱,苏木一万四千块,瓷器八十箱、丁香一百三十箱。英国人总共支付了八十万里亚尔的货款,按照明朝的度量衡是白银七万多两。

陈奇策能说葡萄牙语,再加上夸克蹩脚的广东话,和鲁滨逊三个人一起翻译,能让双方凑合沟通。

货物已经交割完毕了,这是双方最后一次会面,互相赠送礼物。英国人送给商人和吏员的是怀表,送给武将和山大王的是工艺手枪,这些本来是打算用来贿赂明朝官员的。而高举给英国人安排的礼物就俗得很了,每人一条金链子。

看着英国人拔锚起航,中国这边的七个人还要在岛上多待一晚上再走。高举、李伯高、夸克和那个广海卫军官喝酒去了,王兴、刘保、陈奇策、余庆四人还坐在会客厅里。

王兴忽然开口唱了起来:“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刘保接道:“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陈奇策击节而歌:“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余庆唱了最后一句:“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根本不用怕人偷听,文化水平差一点的都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

其实他们四个人中也就陈奇策和余庆勉强算读书人,刘保只会算账,王兴更是大字不识一个。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对这种“不教人学好”的文艺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陈奇策说:“这他妈才叫诗呢,写的是真正的活人,比那些酸文假醋的东西不知高到哪里去。”刘保说:“诗词歌赋我是不懂的,但写诗的能知道老百姓吃不上饭,便比今日这些做官的强百倍了。”

王兴笑道:“人家无斗米储的,尚且这般犹豫,我们四个吃得上饱饭的,却也干这掉脑袋的事,可见我们四个也是痴人。”

余庆用低沉的声音说:“痴人说梦固然可笑,但只有痴人,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