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澳门半岛(2 / 4)

的军事防线。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其中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央柿山又名炮台山之巅,由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于1617年开始修建,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

大炮台占地约8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为西方的棱堡形制。

棱堡是一种为防御火炮进攻而被发明出来的堡垒,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大炮台的设计是较为简单的,四角均有一定的设计盲区,但已足以应对小规模的入侵。

大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十分坚实,墙高约9米,往上向内收窄。

炮台上子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

面向华夏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子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伪清政府的友好姿态。

这座炮台加上另外几座炮台将澳门半岛防御的严严实实,可以说是没有死角。

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的时候,太平洋舰队的战舰只是在外围封锁,没有进入炮台的射程之内。

说实话,如果没有飞艇的话,想要攻下这里就算是太平洋舰队也要冒着巨大的损失才行。

这也是李明启这几天没有下令进攻的原因之一。

只有等到飞艇绘制完地形图、太平洋舰队指挥部研究完作战规划之后才能进攻。

这里是李明启预订的移民中转站,也是新明帝国踏足伪清的第一步。

再说了,伪清这里洋人可以割地新明帝国就不能割地了?

不对,这不是割地,这叫收回故土!

看着墙壁上的一张张照片,尤其是看到几座炮台的照片之后,所有参与作战会议的人员都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单说大炮台吧,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

并且这里因为此前是港督以及城防司令的住所,因此周边已经被划为了军事禁区。

没有飞艇协助的情况下,光靠陆军进攻,估计国防军这点士兵都填进去都不够人家打的。

并且这里可不光只有这一座大炮台,还有其它零零散散的小炮台以及防御工事。

“都说说吧,这次进攻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李明启坐在主位上,扫视了一圈下面的军官们。

海军军官与国防军军官分坐两排,而禁卫军仅有刘二河参与了这次会议。

毕竟禁卫军只是护卫李明启安全的部队,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到常规进攻当中。

“陛下,臣认为应该先拔除那座棘手的中央大炮台,它的位置太关键了,东西海岸都在它的炮击范围之内。”

第一个开口的是程元亮,陆战他不懂,但海战他却非常精通。

那座炮台不除,他的太平洋舰队想要靠近对轰都有些难度。

毕竟人家的炮台是建在山上的,光靠着高度就能让舰炮的攻击大部分落空,更不用说炮台还是个要塞式建筑了。

并且从照片上看,人家炮台上的前膛炮还是新明帝国的出口版。

看到新明帝国出口的火炮出现在这里的时候,李明启都惊讶的不行。

毕竟新明帝国出口的火炮大部分都是米国,很少出口到欧洲,更别说是澳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