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屡有粮仓被盗一空之事发生。
实际在册人口,也是逐年递减。
流民很多,山里虽然没有良田,却是不用缴税纳赋,缺什么东西,还可以寻机抢一抢。
长期的不管不顾,让得许多人胆子大了起来。
而且还有很多官将混杂在其中谋利,一些人抢占良田,逼迫一些人成为流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些都不能单存靠肃清吏治去解决。
那些隐于山林之人,怎么让他们改变现在的想法,改变现在的生活习惯,又如何妥善的安置……都是问题。
弄去燕北,弄去雍北,其实都是隆彰帝心中所想。
百多年了,已经和开国之时不同,没必要让他们过于分散。
给与他们一定的广袤聚居空间,让他们自己人跟自己人生活在一起,让他们都没处躲、没处藏,放在可见之处去看着。
以往之事可以既往不咎,再敢有乱行之举,直接依律严惩,予以震慑和矫正。
鲜州,其实是最后的选择,那里也多山多林,只是相对而言缑山几乎把所有适宜生存之地,都给开发了出来,真正的险要之地也少,林子也远没有蜀州这么茂密,夏短冬长,也更不利于在山林隐居。
所以,要是很多人不愿意改变,他们长时间在山林里生存的习惯,那鲜州这个备选,其实也是隆彰帝最后的底线。
若仍旧顽固,那凌沺就来活了,但凡能找到一点曾为匪的证据,直接灭杀!
其他一律以流民论处,不予再次定籍,直接发配边疆。
这些事,若非接二连三的有造反之事出现,导致局势快速变化,在隆彰帝的计划中,应该是先于整顿天下吏治的。
或者说,其实若没有余肃和吕羡这一出,影响太大,先定雍州,臻武司入蜀州,迁蜀州不在籍者入雍
州落户定籍,填补雍州外迁人口,再整顿蜀州吏治,才是按部就班的计划。
而今其实也非并行,只是尝试,反正凌沺这里行臻武司职事,也少不了跟他们打交道,就让他探探情况。
这些少数族裔没有那么反感,那就正式施行,也能跟整顿蜀州吏治呼应。
若不然,暂缓,等天下吏治整肃完毕,再去强硬施行。
南人北迁,在隆彰帝的心中,比攻灭缑山,重要性不差分毫。
而今,他正好拿这些尔玛族人当个突破口,在这一点上,同样起一个表率作用。
他其实很想知道,这些人到底能聚集起多少人,说服多少人跟他们一起迁离此地。
有些事他们彼此之间去交流,比凌沺来要好太多。
不然,他又不是夏侯灼,哪能真的什么事都想办就办,根还没扎实呢,都欺君一次了,也不好一而再的瞎搞啊。
俟斤,也是从三品大员,岂是真的能张嘴就来的。
不过么,真得了这位置,还想闲着?想不出力?
做梦去吧。
这个俟斤,不是给任何一族的,谁接下,那就是谁把这一摊子给揽了过去。
图仑合谷哪里知道这些,兀自欣喜之下,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五一十的把所有情况都给凌沺说清楚。
尔玛族在这片地域,共有十三部,在远一点还有七部,联系紧密的,就他们这九部,但与其他各部也没彻底断了来往。
他们这九部,青壮大概四千左右,老弱妇孺加起来三千多,算起来也就一千多户人家。
但是在外流散的比较多。
有些确实是自己离开的,想换个活法。
但是不算太多,九部积累下来,也不过百人左右。
更多的,其实是跟其他各族人血脉混杂的,他们的,包括一些其他各族人、流民等,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个自己的聚居地。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