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州之变(12/20)(1 / 2)

郭图投降,刘协在众将士的拥趸之下,又带着近一万名的俘虏回师郯城。

还不等想好这些俘虏怎么安置,可就突然收到种辑的所谓前线军情:

夏侯渊已经率领泰山兵攻破了青州的治所临淄,目前正在与吕旷、吕翔两兄弟在乐安一代对抗僵持。

而趁此良机,种辑已率臧霸等泰山贼寇,目前已攻略北海国全境,东莱全郡传檄而定,目前正在进攻齐国。

不出意外的话,是以济水为界,青州东部的北海国、东莱郡、齐国已经尽归朝廷所掌握了,至于乐安、济南、平原三郡国,至少目前还掌握在袁绍的手里。

刘备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居然还主动上表,表示愿意领兵去攻打平原,他在平原素有威望,说不定可以兵不血刃的就把这地方给拿下了呢。

这仗打的就跟做梦似的,莫名其妙就一直打仗一直胜,屯田之兵压根就没有征辟,却一直赢,俘虏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的越滚越多,自己这边的将士却几乎连点损耗都没有。

偏偏所有人都还一致认定这一切都是他早有谋算的,你说气人不。

这打的都是什么神仙仗啊!

这下,连他自己都相信这是所谓的天命所归了。

当然,种辑的奏表倒也并不只是单纯邀功的,首先他信中十分明确的说明,臧霸等泰山贼士气并不算高,纯粹是被他碰瓷,给碰出来的。

眼下青州东部好打的地方都已经打完了,他们也都有了不少的缴获,再打下去就是硬仗了,臧霸等人都不想打硬仗,只想赶紧回徐州看看自己被分到的田是什么样的。

只想赶紧回家把地给种上,不误春耕,嗯……不误春耕是不可能的了,但至少还能种点瓜果。

毕竟他们虽然也被屯田了,但老百姓都是不好忽悠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

种辑认为,其实只需要让他们切实的看到自己被分到的土地,这士气就能够稳定,只要能挺到秋收,朝廷确实不收缴他们的税赋,下次打仗保证就能士气高昂,但现在,泰山贼切实是已经不堪大用了,请求天子准许他们回徐州休整。

这一点当然没什么问题,刘协还特意叫来司马懿一块商量,司马懿也认为,占点便宜就得了,如果进一步得寸进尺,极有可能就会演变成与袁绍的全面战争。

朝廷与袁绍之间必有一战,而这一仗打得越晚,其实就越有利。

这也很好理解么,朝廷所占据的司隶地区、南阳地区、豫州、兖州、乃至徐州地区都是天下之精华,无论农业基础还是经济基础都是天下之冠。

只不过是因为连年战乱,人口流失极其严重,加上曹操这些年东征西讨,朝廷中枢疲敝不堪,这才导致他们远弱于袁绍。

当然也是曹操和朝廷这两年发展的太快了,快到来不及消化和吸收这中原地区的精华。

朝廷一方,就相当于一个原本很强壮的人,结果失血过多了,需要时间来回血,而袁绍呢,相当于原本没那么强壮的人,现在却几乎满血。

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历史中袁绍不听沮授之言,执意决战,也真未必就是错的,沮授所谓的轻骑骚扰之策,其实可行性并没有特别高,这两块地盘之间隔着黄河呢,哪那么容易让你骚,曹操手里握着朝廷大义,俩人到底谁骚谁还不一定呢。

而眼下这个时空就更上如此了,南阳,徐州,都在屯田,朝廷原本就没什么粮秣了,拿下徐州,刘协又圣母心发作把下邳存粮全都给赈了,即使是军屯之兵,那也要等到秋收以后才好用的。

所以司马懿的意思是,哪怕是青州已经到手的地盘全都不要了,吐出来,也一定要保证等咱秋收了以后再打,千万不能再增兵去刺激袁绍了。

刘协深以为然,却问道:“可是你说袁绍,会给我们这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