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1亿次每秒,但它的连续工作时间是多少,长期运行有保障吗?
沈光林有点灰心了。
说起来,沈光林对计算机的发展进程还是很关注的,他的实验室几乎是国内最早购买计算机的单位之一了。
而且,但凡国际上有先进的计算机问世了,沈光林都会第一时间花钱购买过来的。
沈光林也想过自己来制造电脑,他一直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但是,沈光林的思维一直都放在了个人电脑上面,从来没有往大型机上面去想过。
如果不是这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沈光林依然想不到要不要研发大型计算机这件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曾经,很多人认为,个人电脑才是未来,而大型机终将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这句话是正确的。
尤其进入到9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确实极快,也确实经过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变革,而且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201年代到来以后,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个人电脑如果不算挖矿去做矿机的话,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大家试想一下,2022年的电脑,能够比2017年的电脑先进多少呢?
如果用作办公的话,2015年的电脑也是可以用的吧。
这可是多少年的时间了,摩尔定律早就没起作用了。
但是,到了2020年,像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占有份额却并没有降低,反而还在不断的提高着。
每年,关于大型计算机的新增市场份额,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呢。
像M这样的公司确实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但风雨过后他们依然在服务器市场上找到了春天,
并且称王称霸。
而收购了IM笔记本业务的某公司,后来就演化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公司。
仔细的看过了这台充满荣誉的银河计算机,也看过了他们的演示,说实在的,沈光林有点失望。
蔡云先生问他感觉怎么样,沈光林还能说什么,只能说不错,很不错啊。
至于合作的事情,沈光林没有提。
太仓促了,他也有点疑虑。
咱还是继续参观下一项吧。
下一项安排的参观项目是什么?
下一项的安排是火箭和航天科技。
既然知名的沈教授到学校来参观了,学校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接待的,他们常年迎接各种类型的领导,
流程都是现成的,熟悉的很。
国防技术大学厉害的不光是计算机系,他们的火箭和航天也是很厉害的。
在后世,真正支撑起华夏航天事业半边天的不是清北,而是国防技术大学和西北西南的一些大学。
清北的学生不爱搞航天,他们更愿意去搞金融和互联网。
毕竟,搞航天虽然很有荣誉感,也很骄傲和自豪,但它并不是能赚钱的行业。
而且,国内的航空航天是垄断产业,一些公司管理起来也没有那么的人性化。
一些人才在单位里面常年没有发展,想离职又不被允许,这也是沈某人对这类部门敬而远之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个行业,有它阳光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
对于一些单位漠视人才,媒体也是有过报道的。
甚至,在某单位某一时间,夸张到了离职一个“普通”人,整个部门就要瘫痪的地步了。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
国家毕竟是强大了,富裕了,也给了这些单位充裕的试错空间。
在金钱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