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电影(2 / 3)

的。

这是大潮流,沈光林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的留下一些精英给国家。

“同学们,在今天,咱们上课之前先学习一篇古诗词,叫做《登楼赋》,是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名篇,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它的意思就是“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知道,有不少同学想着留学,估计这也是你们认真学习英语的原因之一。但是,我给大家一个建议,真的只是一个建议,梁园虽好,非我故土。

你们有一天去了国外,请不要忘记的祖国,祖国有再多不好,毕竟是家,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回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光林真的感受到了香江和内地的巨大差距,虽然内心里知道会有无数的人通过努力弥补了这一差距,但是沈光林还是想这些人里其中就有自己的学生。

不管同学们愿不愿听,沈光林是不打算再出国了,他要留下来传播知识和思想。

闲话不多讲,说完这些就开始正式上课了。

沈光林先是检查了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果然很不错,这帮犊子太厉害了!

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能力蹭蹭的往上涨。

这才半个多月没见,同学们进步真的很大呀。

有不少同学已经能够用比较流利的英语进行对话了,别管标准不标准,起码敢说,敢于表达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

快下课了,沈光林还是拿出自己的第二份礼品准备分发下去:“同学们确实学习很认真很刻苦,老夫甚慰,现在奉上小小礼品,以资鼓励。”说完之后沈光林拿出了三盒钢笔。

全是派克的,当然不是金笔和大红,而是普通款的通用型。

同学们惊讶极了,沈老师也太帅了吧。

竟然每个人的礼物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对李莉同学进行偏爱。

确实,沈光林在课堂上对李莉同学也并没有特别照顾。

至于背地里怎么样,这就不是同学们应该操心的问题了。

沈光林也有点惊讶,因为,他还是能够看出来,今天的李莉是化了淡妆的,用的就是昨天那套化妆品。

沈光林的眼神很好,他就像是艺考时检查妆容的学长,几乎一眼就能够分辨一个女士是不是素颜。

对于一般的男人来讲,除了夜店的那种特浓妆或者化个吃死孩子的血盆大嘴的妆容,他们是分辨不出女人化妆与否的。

但是沈光林可以。

海王们都可以。

也就是因为存在着他这样的人,女孩们的化妆才更有意义。

不然,化给谁看呢。

不过,“化妆”这件事情本身是跟当前的主流文化不符的。

现在的主题仍然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和“妇女能顶半边天”。

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大家对女人最理想的期许就是女人能当男人用,男人能当畜生用。

其实,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女性的审美意识已经又重新开始觉醒了。

有些时髦的女孩又开始烫发了,并且穿上了花裙子和白衬衫。

而在改革开放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的女孩子,也就是在结婚的时候才会在脸上会涂抹像猴屁股一样的腮红。

这叫美。

当然,那时候拍的照片上也会出现“腮红”,不过那是“duang!”一声加的特效。

明明是一张黑白的照片,偏偏要在脸面的位置涂红了,装作是彩色的,在当时看来,这就是美,这就是审美。

李莉天生丽质,本来长得就比别人好看。

她家境好,物质条件也更丰富一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