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算是把崇祯给看透了。”
众文臣武将不说话,没有担当的皇帝,只知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东林党,勾心斗角,满殿妖氛的朝廷能有什么前途?
不过这对武锐军而言是好事……
邵海也陷入了沉思……
冯恺和李自成之流的匪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不是冯恺洞悉人心的眼光,也不是超前的战略谋划,而是他的目的很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摒弃什么,并且一直按照既定的路线坚定不移的往前走,从不改变。
武锐军拥有完善的兵备建制,后勤更是到了极致,还没上战场呢,就不断培养医护兵,为的就是将每一位受伤的兵从死亡线上给拉回来。
充足的粮食菜蔬乃至肉食供应,保障每一位战兵能够不怕辛苦的训练自身,齐全的善后制度让十万大军没有半点后顾之忧。
但这些都是武事,打天下靠武力,治理天下却要靠读书人,这是几千年不易的至理。
李自成那样的流寇为何招揽不到大量的读书人?
原因其实简单,是因为闯军的本质是流窜,读书人绝大多数出身都不错,真正的寒门能有多少,自己家里有田有地,为什么要追随反贼?
而且还是没有根据地的反贼……
但是冯恺有根据地,根据地就是根基,扎根的根!
再加上冯恺练兵有度,武锐军在民间风评不错,于是一些日子过的不怎么滋润的读书人便自然而然前来投效,其中不乏秀才,甚至看好武锐军未来,想谋一个从龙之功的举人。
邵海甚至有些庆幸,若非自家老爷子见识非比寻常,让他得以早日进入武锐军的话,或许他根本不可能凭借秀才身份进入参赞处。
要知道参赞处虽然没有实权,但也是武锐军极其重要的部门,是能影响到主帅冯恺决策的地方,那些后入却没能进入参赞处的岂能不羡慕。
但是邵海也很担忧,因为他的身份根本瞒不住,而且进入参赞处以来,他除了在制定军功制度还有军法赏罚方面有所建树外,对军中战略没有半点实质性意见。
如此,他会不会被冯恺踢出参赞处,最重要的是如果冯恺对成都大族动手,凭借他的身份能不能拦得住武锐军对邵家下手?
现在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