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需要花钱买粮,反而要为越来越多的库存而发愁,以至于不得不被迫下令用粮食来酿酒。
再就是朱慈烺宣布了着名的“半条鞭”命令,这个名字源于张居正的“一条鞭”,但有所区别。
那就是盐、糖、茶、布从事这四个行业的商人不需要用商品折银再纳税,直接缴纳实物即可。
这就是鼓励生产的措施之一,瓷器不在其列,就是因为这玩意不是老百姓用得上的大宗商品,不锈钢制品已经完全取而代之了。
前三样是食品,有情可原,最后一样是生活用品,这就是朱慈烺的考虑了。
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圈地所带来的“羊吃人”,故而要鼓励纺织业。
用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廉价布匹,来挤兑本土以及海外市场的手工土布。
本土原有的土布织户只要申请,便可进入纺织厂打工,免费培训。
所有纺织厂都已经购置了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只要烧煤加水,便可一刻不停地生产出布匹。
很多大城市,譬如轻工业盛行的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厂都是在全天候运转,工人可以倒班,机器完全不休息。
为此朱慈烺也下令,任何纺织厂的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也就是六天工作,每天至多干八个小时。
继续后面更精彩!
工厂的老板要想多生产布匹,就要多招工人,这样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吸收闲散妇女这样的劳动力。
想压缩生产成本也容易,朱慈烺不会一味打压工厂主,譬如两淮煤矿的土特产经过运河运抵长三角,价格也非常的便宜。
昊菁皇帝不可能指望着用煤炭来赚钱,这玩意大明遍地都是,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
尤其是澳州那边,电价非常便宜,几乎到了贴地皮的地步。
日落之后,凡是通电的地方,都会是灯火通明。
首辅黄金海岸在夜晚就名副其实了,加之气候宜人,每个夜晚都是一片声色犬马的场面……
在本土发展纺织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镇抚西域那边的土着。
上千万不会玩工业的土着,只能从事老本行,种地与放牧。
在大明王师收复这一地区之后,朱慈烺就已经保证土着们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
牧场里有矿的土着直接就可以跟苏尼特这样的部落一样躺赢了,问题就在于地盘上没矿的是大多数。
好在大明需要他们的牛羊及相关副产品,譬如牛皮与羊毛,加上当地种植的葡萄、香料、棉花,刚好可以与本土的轻工业实现互补。
在光照充足的西域,棉花已经超过了粮食,成为当地的第一大农作物。
昊菁皇帝下达的包销命令在被彻底执行之后,多年下来也让土着们十分的放心。
在江南大力发展纺织业,就符合朝廷长期镇抚西域的初衷,并且会还能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海外市场份额。
大明制造——DA MING ZHI ZAO,已经成为了每个商品的既定标签,也是海外顾客认可的标志之一。
只要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不发生大问题,那么西域那边的棉农与牧珉的收入就有保障,也就不会出大事情。
虽然两地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却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系,西域就是江南的供应商。
朱慈烺下令压低煤炭销售价格,哪怕朝廷完全不从挖煤方面获得收益,也要确保这两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像整个泡菜的纺织市场,已经变成了大明纺织商们的自留地。
不负责任地说,大明对其断供纺织品,过不了多久,当地人就可能果奔出门了……
像郑芝龙带着乡亲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