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原因!
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平均不到一个人,河里都是鱼,不捕就是极大的浪费!
某新皇特别强调吃喝,因为伙食就是王师长期保持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帐篷与御寒衣服都为其装备的前提下,有了先进武器,再吃好喝好,便可无往不利了。
每天士兵们饥肠辘辘的为如何获得食物而发愁,那不是去西征,那是去西边要饭去了,故而伙食必须保障到位!
只要不在鲜卑利亚冻死或者饿死,某新皇派过去的十万人就可以长期发挥应有的威力!
这指的是在乌拉尔山以及更西的地区作战的部队,不可能整个鲜卑利亚就投送这点人。
对于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某新皇已经下令户部拟订一个移珉细则。
只要愿意在那边安家落户,每人百亩起步!
如若在其分得的土地里发现了矿藏资源,土地所有人可获得总价值的两成。
至于山里的野猪、河里的鱼,跟奴尔干都司这边的情况一样,自然是先到先得。
先搬到东北的关内百姓,很多都依靠捕来的河鲜,加上一些粮食,从而熬过了第一个冬天。
某新皇相信在地广人稀,或者说地广没人的鲜卑利亚,这种情况会更普遍,因为河里的鱼完全没人去捞。
一天不用太多,捞个十来斤就够一家人吃的了。
这个捕鱼标准,在关内自然比较费劲,但在鲜卑利亚,那就太容易了。
某新皇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出来的这个标准,而是在看过诸多来自北地藩国的捕鱼新闻才有所感悟的。
譬如某年某月某日,某百姓在某河流里捞出千斤河鲜,装了满满一船……
听上去总是有点不靠谱,某新皇也求证了杨展。
这只将领表示,只要有趁手的工具,多了不敢说,普通人一天捞个百十来斤还是没问题的。
这还是靠近沿海的地区,若是在人迹罕至的内陆,情况应该更为乐观一些。
除非河里的鱼都被森林大火给烧死了,那整条河也变鱼汤了……
某新皇还特意遣人前去验证,在外兴安岭地区,完全可是达到这个标准。
平均下来,多下渔网的话,成年男子每人一天捞个二三十斤是很容易的。
要不是路途太过遥远,这支捕鱼小分队还想把成果当成贡品给运回来。
某新皇看到的是影像,但也能从中了解个大概。
结合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应该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且合理的结论了。
某新皇认为在捕鱼小分队认为的定量基础再减半,实现起来也就没啥困难了。
再加上打猎、采野菜以及带过去的粮食,前往鲜卑利亚开荒的百姓,生活难度不是很大。
像在关内被严格控制的弓弩等武器,只要在鲜卑利亚地区定居,都可以获准使用。
没这玩意,普通百姓也打不过遍地的熊狼虎豹。
这可不是形容词,真的遍地都是……
某新皇也不可能派上百万大军驻屯在各地,前去开荒的百姓只能自己武装,以求自保。
有必要的话,某新皇也不介意当地百姓采购王师淘汰下来的火枪。
用从当地获取的毛皮和粮食换购就行了,这样用二手武器换购土特产,是某新皇最为青睐的模式,名声与方式都比直接收税刮地皮好得多。
乌拉尔山以东的鲜卑利亚地区到底能装下多少人?
某新皇估计搬过去五亿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问题是整个大明还没真么多人……
前期弄过去五百万人,能在黑水以北和贝加尔湖一线站住脚就谢天谢地了。
黑水地区依靠航运,贝加尔湖通了铁路,相信这么低的要求应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