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甚感欣慰了,说明长子的办法确实管用,大明的确是中兴有望了。
“进朝,给内阁与诸位爱卿传阅一番!”
虽然不是再次“啪啪”了三千辫子,收复一座重镇也算是大喜事了,起码王师近些年就没干过这种事。
大明不死一个人,只是花些银子就能达到目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没什么比这个办法更管用的了。
“臣恭贺殿下!我大明中兴在旺了!”
首辅准国仗薛国观继续从事他的本职工作——拍马屁。
在他之后则是一群人的集体马屁,弄得大殿里都有回音了。
有了旅顺的案例,又听过了太子的分析,众人也就不疑有他了。
还真别说,太子这用雇佣军来收拾东虏的办法的确可行,而且收获颇丰。
“本宫以为当下虽然捷报频传,但还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万不可头脑发热,利令智昏!因为我大明在整体态势上仍旧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不论从兵力还是准备方面,都不具备反攻辽东的条件。故而务必一如既往地实施既定收缩防御战略,眼下的任务就是筑城、练兵、多造武器,待剿灭流寇之后,再行对东虏徐徐图之。倭军既然连战连捷,本宫以为来年亦可与其继续合作!”
在这个当口上,要适当地给众人泼一盆冷水,免得又开始计划着搞个球的反攻了,在辫子还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反攻就意味着失败。
一旦最后这点机动兵力也被对方给包圆了,大明帝国就瞬间完犊子了,某太子好不容易搞来的这么多银子都会变成辫子的战利品。
“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东虏祸乱辽东许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时间自然也不会过短。倭军此番出征辽东,正好为我大明赢得整顿兵马之机,待王师准备充分,方可事半功倍。”
在军事方面,薛国观比周皇后强不到哪去,但只要认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抱紧鸡大腿,顺着女婿的意思往下说,便绝对错不了。
只要不是傻子,就都知道辽务糜烂,哪怕徐达再世,也无法立刻能有所改观,每个年,要想大败东虏,就是白日做梦了。
“臣附议殿下、首辅所言,以往败绩历历在目,对东虏万不可掉以轻心,我大明确应按部就班,整饬军备。”
兵部尚书王家彦尽管看不惯薛国观那副阿谀奉承的嘴脸,但在关于对敌战略方面,还是基本认同首辅的部分说法的。
关外的情况是甚子模样,作为兵部尚书,他是再清楚不过了,当下根本就不具备反攻辽东的条件。
祖大寿所部虽有万余人,但连千余东虏都打不过,吴三桂所部的战力还不如祖大寿所部,起码要给王在晋整饬边军的时间才行。
众人都了解某太子的口舌之利,而且之前刚刚吃请,每人还白得了十两银子,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会儿也不能立刻就公然跟太子兼摄政王唱反调。
“本宫知晓一些爱卿渴望收复辽东的急切心情,不过想必诸位爱卿都知晓,自打东虏公然发动叛乱以来,朝廷已然花费了上亿两银子用来平定叛乱了吧?效果如何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战略误判,战术适当,将领或轻易冒进,或怯战投敌,下面的士兵更是无心恋战,疲于应付。这才导致了在本宫监国理政的时候,锦州以北地区已经丢光了。对于反攻辽东,本宫是很有信心的。但凡事都不能心急火燎,一蹴而就。理应筹谋妥当,三思后行。要对付二十万东虏,包括檬古骑兵在内,需要王师几何?武器几何?粮草几何?银两几何?若是打了败仗,十余万王师丧命关外,莫说关外保不住,连这座京城都难以保全了!本宫请倭国出兵,就是为了夯实内务,充盈太仓,整顿兵马,囤积粮草,顺便让倭军不断消耗东虏的兵力,牵制其南下的势头。只有如此这般,才能为我大明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