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的话,等自己成为败军之将,恐怕只能去找阎王爷报到去了
“尔等反了反了尔等可是要发动兵变不成”
见到武将们成群结队地投靠了这个逆子,崇祯气得几乎都要在原地跳起来了,怪不得这个逆子有恃无恐,原来早就拉拢了一群武将。
其他文官们自然不屑于首辅与礼部尚书的言辞的,当朝首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已然定下的亲事,已经沦为了太子爷的应声虫。
而冯铨则是首辅大人的跟屁虫,首辅怎么做,他就跟着仿效,一点都不会差,有时候甚至比首辅还能拍太子爷的马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不过一码归一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多文臣也会选择从保全大明的江山社稷作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全局,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再行作出选择。
“张国维你食君之碌,却不思为朕分忧,到底是何居心”
崇祯用近乎咆哮的声音来质问这位工部尚书右佥都御史,他对张国维非常器重,之前便擢升其为工部侍郎,没想到此人在如此关键时刻也反水了,真是人心叵测啊
“陛下,臣负责主持京城新城与山栋新城修筑之事”
张国维不愿意多做解释,只简单说了一句,这就是他选择投靠太子爷的原因所在。皇帝反对兴建新城,他又是负责这项差事的,那么等到太子落败,他就要被皇帝下狱了。
兵部尚书王家彦、吏部尚书堵胤锡、医部尚书由光禄寺少卿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在看到薛国观、冯铨、张国维等文官的抉择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跟了过去。
他们都是支持太子新政的文臣,在皇帝主政期间,想说实话又不敢说,跟着太子却似如沐春风一般舒服,不时还能打打麻将,消遣娱乐一番,也不算妄为君臣一场了。
较于动辄便要将股肱之臣下狱的皇帝,太子年纪虽小,却是非常宽宏大量的,非投敌、反叛、欺君、贪墨之过,哪怕御敌时战败,只要核实无误,都可以从轻发落。
这些文官并非怕死,而是担心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有这么一位喜好偏听偏信的皇帝,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因为莫须有的过失而被抓进去候斩了
支持皇帝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礼部右侍郎倪元璐、吏部右侍郎申佳允、医部左侍郎许直、大理寺卿成德、吏部左侍郎孟兆祥、工部右侍郎朱永佑、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泰来等人都站在了皇帝一边,甚至包括以黄得功为首的勇卫营的一群武将。
户部尚书李待问由于掌管太仓钱袋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臣子,在看到众人的抉择,又经过了一番空前激烈的思索之后,慢慢悠悠地走向了太子。
“李侍问朕自认为待你不薄,你为何还如此行事”
李侍问本来是崇祯极力争取的对象,之前觉得只要他能站过来,可以勉励他几句算作褒奖,可是结果却让崇祯大失所望。
“陛下,臣虽为户部尚书,可臣没办法在不征收三饷之前提下,给朝廷弄来上千万两银子”
李侍问的言外之意就是太子有这个本事,您没有。您不但没有这个敛财的本事,您还为难臣,让臣去给您弄钱,这就是您的不对了
太子爷不嫌累,帮助李侍问承担了户部尚书的半数差事,他只要做好算账的活计就行了。如此一来,办差就轻松多了。
李侍问虽然每每在支应上与太子较真,可也不是个憨货。一旦皇帝命他来征三饷,搞得珉怨沸腾之后,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恭顺侯新城侯新乐侯诚意伯彰武伯惠安伯宣城伯尔等乃是堂堂大明勋贵,岂能与这逆子同流合污”
七位勋贵也都站到了那逆子的方位上,让崇祯惊诧到无以复加,原本他是以为能够获得勋贵们的支持的,起码还能扳回颓势。
“陛下臣等仅是听从殿下安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