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六 宿命(1 / 2)

这两天连续发生了两件大事,但说句实话,除了刘大双格外关心,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首先,是海参崴的苏维埃政q,仿佛一个小石子投入河水里,连点浪花都没起。

布尔什维克人闹了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大小小的起义也不知道搞了多少次,可没有哪一次成功。

各个列强国家都没当回事,同盟国只是幸灾乐祸一下,随便发了个声明表示支持,然后就没下文了。

协约国国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希望罗刹国尽快恢复正常,抗击同盟国的进攻。

沙皇也没当回事,他现在圣彼得堡的冬宫焦头烂额,大片国土被同盟国占领,眼着打到莫斯科了。虽然莫斯科现在不是首都,但也是罗刹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一旦被占领,罗刹国的现代工业文明几乎就没有了。再向东退却,估计要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了。

反正西伯利亚大铁路满洲里以东部分已经不通车了。茫茫雪原,他也无法派兵去镇压,同样,他也不担心布尔什维克人攻过来。

“先让他们闹腾吧!等春天到了,腾出手来再去收拾他们。”

沙皇心里打定主意,做做表面文章,骂几句拉倒了。

刘大双却格外重视,他可知道,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老列同学,绝对是个不世出的人物。

老列同学并不是纯粹的斯拉夫人,他身上还流着鞑靼人的血液。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论,有魅力,头脑灵活,口才一流的职业革命家。

他身上集合了斯拉夫人和鞑靼人的优点,好斗勇猛,坚韧不拔,可该忍耐的时候也能忍耐,该退让的时候也能退让。特别是上一世,他果断退出一战,壮士断腕,割让大片国土给同盟国,又口头答应华夏,归还百年间侵占的领土。一下子赢得了喘息时间,使罗刹国避免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后来,他通过集体化道路,迅速的使罗刹国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

“睦邻友好”这四个字,刘大双根本不相信。国与国之间,可没啥真正友好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

华夏战国末期,就有人提出了“远交近攻”这一个实用外交策略。

实际上的情况也是这样,东瀛、罗刹两国都是偷偷的支持华夏国内各种反对势力,目的只有一个,搞乱华夏。一个强大的华夏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刘大双也不例外,在东瀛及罗刹暗中支持各种反对势力。这两个国家不乱,发展起来,华夏就危险了。

东瀛国土狭小,除了海水啥都缺。可是国民却麻烦,单一民族,受军国主义教育多年,不好渗透。可是,他的工业基础薄弱,刚刚起步。经济上也是勉强维持个温饱。

所以,对于东瀛,刘大双采取的是“经济绞杀为主,人员渗透为辅”的策略。

罗刹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国土辽阔,东西间相距一万多公里,太阳在东边升起时,西边才刚刚入睡。而且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过,罗刹由于扩张太快,很多新地盘消化不良,加之国内二百多个民族,各种矛盾也比较突出,犹如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

所以,对于罗刹,刘大双基本上是以支持其国内各种反对势力为主,让罗刹人自相残杀,无暇顾及华夏。

现在看来,对东瀛也好,罗刹也好,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都看到丰硕的成果。

“十二月的炮响”预示着罗刹未来几年进入了无休止的内战,会变得虚弱无比。

刘大双有理由相信,那些老牌的列强国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一定会趁机下手,把这个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国家肢解,并分成一大堆小国家。

要知道,干这个活,列强国家都没了熟手,经验丰富,比刘大双这个愣头青强多了。

对于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