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还是要向唐朝学习(1 / 2)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商离是绝对不可能真的将土地分封给手下的功臣的,因为那是取祸之道。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相较于土地这种有限的的资源,人口的数量是可以进行繁衍的。同样是一百个人,今天占据宜国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十年后可能就只剩六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了,只要商离维持这些贵族可驱使的奴仆数量不变,实际上他们对于宜国的影响力就会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没错,这就是商离想出的有限废除井田制的方法,那就是不给予贵族和官员们土地,但是保留他们驱使原先井田制下归属他们的农民们的权力。

当然,仅仅只是如此还是不够的,毕竟他们本来就能驱使这些农民,如果商离不给他们土地的话,那么实际上他们的收入也是要相较于原先下降的。因此土地商离依旧会给,但是却不是以分封的方式给予,而是用“租”的方式租借给他们。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商离依旧会像之前井田制那样给予贵族们土地和农民,但是这其中的内核却要发生改变。农民们不再像井田制的时候那样以耕种公田的方式向贵族缴纳粮食,而是以赋税的方式向贵族们交粮。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做法好像和井田制没有太大的区别,农民们在土地上的产出依旧属于自己的领主,但是其中的内在逻辑却发生了改变。

原先井田制下贵族们就相当于一个个封建主,而农民们则相当于他们的领民。而在这种制度下,农民们依旧是商离的子民,依旧要向商离纳税,只不过由于商离需要支付贵族和官员们的工资,因此让农民们转而向贵族和官员们纳税。但!是!划重点,农民们耕种的土地依旧是属于商离,属于国家的。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商离这套其实就是唐朝时期的实食邑制度。某个将领立了大功,朝廷就将某个县多少多少户的人实封给他,由他来代替朝廷收这些农民的税。当然,公侯的权力也仅限于收税而已,管理这些农民的还是朝廷派出的官员。

前文提过,采邑制度之所以会存在,其内核原因就是因为国家无法支付公务人员的工资,所以用这种方式让他们自负盈亏。从这一点看,初唐时期的国家财政其实也是非常糟糕的,虽然社会总体财富要远超商周时期,但是由于其糟糕的行政效率,其真正能够收上来税收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初唐时期的财政有多糟糕呢?这么说吧,不仅仅是贵族,连带着政府部门,其实也是采取采邑制度的,中央政府给每个衙门一些土地和钱,让官员们自己经营充作办公经费和俸禄。而那些被批给衙门的地,则被称为“公廨田”。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李世民甚至还派官员出去放高利贷,美其名曰“捉钱令史”,可见当时唐朝财政之窘迫。

言归正传,唐朝财政再窘迫,那也要比如今的宜国要好,毕竟唐朝时期的农民都是职业农民,不像商周时期的农民,种田只是图一乐,真想吃肉还要靠打猎,因此唐朝的平均亩产要远超商周时期,光靠农民的田产赋税也足以支付贵族官员们的工资。

但是宜国不同,由于农民种田跟玩儿似的,因此光靠食邑是不足以支付贵族们的工资的,所以商离只能连带着让贵族们继续保持驱使农民的权力,用这种方式弥补他们的损失。

“所以说,到头来还是要靠奴隶吗?”

商离将头看向东方留国的方向,口中呢喃道。

本国人民是不能压榨的,因为他们是商离的立身之本。但是奴隶不同啊!他们是没有人权的!本国人民不愿意干的活让他们干,本国人吃不了的苦让他们吃,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唔,到时候不单单是挖矿开运河,连带着种粮种甘蔗也要让奴隶们去干。至于本国人民……就让他们安心发展手工业好了。”

这一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