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个翻版,只不过根据现在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朱元璋越听越恍然大悟。
忽然之间,朱元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在想,如果陈松能早些年出生,能够在自己登基之前出生,那么在自己登基之初就推行这些办法,现在的大明会不会不一样?或者说,现在的大明会不会没有那么多的破事儿?
朱元璋非常好奇,陈松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事?这小脑袋瓜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
“你说的这些东西,一时半会之间俺也记不下,你这样吧,你写一个奏折呈送上来,将这些东西全部详细的记录下!”朱元璋指着陈松,说道。
陈松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领下了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找陈松的事情,无非就是这件,完成了之后自然就放了陈松离开。
走出皇宫,陈松接着朝新学学堂而去。
走到一半的时候,陈松突然一拍大腿,有些懊恼:“忘了一件事儿,哎呀哎呀,真不应该真不应该啊!”
现在大明学堂的学生数量已经可观,最起码授课的老师也不用再发愁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招生。
但问题来了,新学学堂的面积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也有限。
这样一来的话,必须要对新学学堂进行扩建。
如果让陈松自己在京城当中买地,长安米贵,居不易,就算陈松愿意花钱买,也不一定能够挑选到好的地段。
再加上,贸然扩大新学学堂规模,肯定要给老朱提前说一声,免得触动了他的神经。
只不过现在已经走出了御书房,走出了皇宫,只能再等下次有机会再说这事了。
……
来到新学学堂大门外,陈松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将揣在怀中的那张名单取出,走了进去。
新学学堂的课程安排仿照后世,后世有寒暑假,这个时代也有。
不过,这个时代的寒暑假相较于后世来说都非常的短暂。
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可言,所以必须要加班加点,抓紧时间的向这些学生灌输知识。
所采取的方法也都是填鸭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在后世备受诟病,不管怎么说,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提高学生知识的最好办法。
能够进入新学学堂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工匠子弟。
他们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阶级,所以学习起来,要比普通人更加努力。
那个努力的劲,陈松在后世都不曾多见。
对于这些工匠子弟来说,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走进新学学堂之后,陈松将参加考试的学生集中在了操场上。
陈松站在这些学生的最前方,大声的朗读着,他说给朱元璋的那些话。
同时给这些学生大声的解释着什么叫做吏员,解释着他们以后有可能所做的工作。
至于成绩排名,陈松让人抄录了一些,分发了下去。
接下来就是毕业的事情,通过考试的人可以回家了,在家时刻等候消息,不能通过考试的,就接着学习。
完成了所有事情之后,陈松回了家。
进入书房,开始书写给朱元璋的奏折。
此时的老朱也没有闲着,他将朱标和朱雄英找了过来,在御书房中开着家庭会议。
在朱元璋的面前,朱标父子俩没有坐的地方。
两个一个站在朱元璋的左边,一个站在朱元璋的右边。
朱元璋坐在最中间,手中端着一杯热茶,热茶热气腾腾,水蒸气不停的往外冒着。
朱元璋细细地呷了一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大孙。
“今天把常青找了过来,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