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在初中时,陈松学过一篇他写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陈松背的滚瓜烂熟,对作者宋濂也很熟悉。
“原来是宋先生!”陈松拱手行礼。
虽然李善长的功劳位居开国文臣之首,但如果论起写文章以及知识储备,整个明初,无人能比得上宋濂。
就连刘基刘伯温都不止一次的夸赞过宋濂,说他当今文章第一。
宋濂乃是一代大儒,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儒,不是其他那些酸儒能比的。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宋濂不仅是太子朱标的老师,还是朝臣的老师,不止一次给朝臣讲课。
宋濂对朱元璋的帮助也很大,功劳也不小。
“你知道老夫?”宋濂有些疑惑,他觉得陈松是从乡下来的,怎么会知道自己?
陈松一脸感慨的说道:“宋先生之名,晚辈怎能不知?
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读起来让晚辈湿了眼眶,不仅感叹先生求学之苦!”
宋濂有些诧异,“此文写于今年年中,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京城尚且不曾广为流传,你在何处读过?”
陈松:“……”
“宋先生,您的这篇文章我确实读过,至于在何处,我已经记不清了。”
陈松生怕宋濂不相信,急忙朗读起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陈松将自己记忆当中的《送东阳马生序》背了一遍,幸亏陈松还记得,不然还真不好解释。
宋濂看着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的陈松,一脸满意的点头。
见陈松能流利的背诵,宋濂也不再追究。
读完之后,陈松擦了擦头上的汗,问道:“不知先生今日来是找我还是无意遇见?!”
“老夫是特意来找你,刚才老夫去拜见了太子殿下,听太子殿下提起你,所以就想来见见你!
你在这个地方还是太子告诉老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