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 vida》
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歌。
同时也是一首以英语作为母语,甚至是在欧美文化圈里长大的人,才能读懂的歌。
这首歌里写了很多圣经的典故,也用了很多欧美人才懂的双关语。
在叶未央前世,很多人都认为这首歌是以法国那位因为大革命而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为视角所写的。
但是在采访酷玩乐队的时候,他们自己是从来没承认过的,只说这是一首写一位失去了自己王国的国王, 关于反专制独裁,和革命有关的歌。
至于听众要代入路易十六,又或者拿破仑,还是其他某个被推翻的国王,都可以。
甚至你要代入溥仪也不是不行,也是在大革命的风潮下被推翻的国王嘛!
反正, 这首歌本身并不是要歌颂又或者为某个末代国王鸣不平的。
恰恰相反的是,这首歌是用一个陷在权利假象中的末代国王视角,来让听众明白,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什么是虚假的。
比如,爱自己眼前的真实生活、爱自己眼前的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
这显然比那虚无缥缈的皇权追求,来的更加真实。
毕竟,人类时刻在逼近自己的死亡,而死亡的时候,哪怕是权势滔天的人,除了自己一生的记忆之外,什么都带不走。
当死亡来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希望是勇敢而真实的,而不是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毫无价值的度过一生。
因为, 生命可贵,生命万岁!
“ohhhhh—”
“ohhh~ohhh~”
“i hear jerale ”
(我听见耶路撒冷传来洪亮的钟声)
“roan cavalry ch”
(罗马骑兵的唱诗班正在吟诵)
“rd and shield”
(作为我的明镜,我的剑和盾)
“…………”
“i knoeter on't a”
(我深知圣彼得不会再认我)
“never a ord”
(虽然没有一句真话)
“that as hehe orld”
(但这却是我统治的世界)
叶未央双手大大展开, 仰头看着天空,大声大声的高歌着。
如柴可夫斯基般的行板中层层推进的旋律之中,激昂的弦乐再次取代吉他成为了乐章里呼风唤雨的角色。
京博安丢掉了架子鼓,转而敲起大鼓和大钟,气势和华丽在大气的弦乐铺垫下,被放大到极致。
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叶未央那特意偏一点点美声的唱腔,再加上乐队成员们厚重的和声。
一种一击致命,震撼人心的感觉,在偌大的花旗球场内席卷而来!
编的好的弦乐,真的太容易给人以震撼的享受了。
哪怕一时半会之间,大部分观众都无法读懂这首歌深层的内涵和隐喻。
但是仅凭这令人震撼的弦乐组,也足够让现场观众有一种原地升天了的感觉。
这他娘的又是一首圣歌!
而且比起《ele to the bck parade》,这首歌更有普适性!
基本上只要是爱听音乐的人,都能接受《viva vida》这首歌,都能被这首歌那出众的弦乐所震撼到。
与此同时。
外界,苹果音乐等多个流媒体平台上,《viva vida》这首歌也同步上架了。
久经战阵的北美音乐系统, 还是承受住了突然的流量高峰冲击。
各大音乐平台的服务器都没有奔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