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雒水誓(3 / 5)

蜀臣 茶渐浓 2863 字 4个月前

但后来李简与司马昭倾心相交、相互盛赞之后,他便对李简有了恶感。

盖因他对家妹夏侯徽不明不白的暴毙、被司马家背弃联姻情谊带着无比忿怒,因而对李简也“恨屋及乌”了。

得报后的他,当即暗中遣人跟踪李简,亦很顺利的将其人赃俱获。

李简诅咒曹叡所用的厌胜之物,乃是道家惯用的一块玉八卦牌,而向魏武曹操的祷祝之词大致意思则是“曹叡即位之后接连丧师失地,兼子嗣凋零殆尽,乃是魏国的厄运之君、亡国之君。是故求魏武曹操的在天之灵,为了魏国社稷安稳,莫要再庇护曹叡寿命,让魏国迎来更好的君主”云云。

不管言辞还是行径,皆没有牵扯其他。

如哪一位魏武后人才是中兴之君,如有哪些心忧魏国社稷之臣共同联名祷祝等。

依着常理,这种一目了然的、关乎君主的谋逆之举,主事之人直接上禀给如今坐镇雒阳的燕王曹宇,让他与天子曹叡处置便可以了。没必要继续参合其中,以免给自身带来不确定的因果关联。

但夏侯玄觉得,李简必然有其他同党!

比如,李简入魏之后唯一相交的友朋司马昭,就必然脱不了干系!

他敢如此断言,不止于他心中对司马家的忿怒,更因为李简行厌胜之术不可能虎头蛇尾。

无他,源于彼在祷祝之词中,声称诅咒曹叡早亡乃是为了魏国社稷考虑。

但试问,最令朝野动荡之事不就正是君王更替吗?

在四海升平之时,君王更替尚且能诱发宫廷喋血之变,更莫说现今正值逆蜀频频出兵来犯之际!

况且,对于魏国而言,曹叡即帝位乃是名正言顺的。

不管他嫡长的身份,还是昔日魏武曹操在世对其的喜爱与“我基於尔三世矣”的期待。若是将他诅咒不幸大行了,而没有提前确定祷祝里“中兴之君”的人选,那么,李简以何面目声称此举是为了魏国的社稷安危呢?

此中必有同谋襄助也!

没有在祷祝之词内体现,只不过是因为此同谋与李简的职责不同:李简主事厌胜,而其他同党策谋定鼎之君!

做出如此推断的夏侯玄,并没有当即将事情上禀。

而是以“谒魏武高陵时行举不端”为理由,打消时人对扣押李简之事疑惑与关注,暗中则是以心腹之人对李简严加拷打,逼问同谋与党朋。

心怀死志的李简自是不如他所愿的。

不管夏侯玄如何严刑拷打,哪怕是体无完肤、被疼痛折磨得几度昏厥后,他口中让是反反复复一句“社稷安危,匹夫有责!报国之志,君子之勇也,何须他人同谋!”

如此持续四五日后,李简已然奄奄一息,再用刑必将毙命。

而夏侯玄也开始自疑是否自身判断有误。

因为他倏然想起,李简不过一介手无缚鸡之力、不曾踏上仕途的落魄士人而已!

这种人行事往往是只凭借胸腹间的一股热血,丝毫不顾及后果的。

就如彼昔日行刺郑璞一般,心中只是为了报答尹奉的一言之恩,丝毫不顾及行刺之后他将会被处死、宗族妻儿皆遭到牵连。

如今没有周全的计划,没有寻找同谋,或许也是他目睹魏国失土无数的喟然,被迫远离乡梓颠沛流离的积愤,因而导致彼行事不念后果罢。

带着无可奈何,夏侯玄寻了个宽慰自身的理由,且打算就此将此事上禀罢了。

但不料,他才刚刚气馁,事情便迎来了柳暗花明。

却说,李简入魏之后一直靠着给权贵或豪右之家佣书为生计,本着安贫乐道之心,可谓是身无长物。随身携带的一个小行囊里,也只有一件换洗的陈旧衣裳与笔墨之物。而他在被严刑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