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朝蝉蜕始化龙(4 / 4)

鱼肉乡愚,稍有人心,为之发指。而当朝大员,以此等官员倚若腹心,用为牙爪,择肥而噬,唯利是图,风俗颓坏至此,终将酿成祸乱。”

在场众人都知道段老头在说谁,和珅呗!至于和珅背后那个,目前段玉裁还不敢说。

卖官鬻爵这种事,从汉武帝时代就有了,目的就是给朝廷创收。然而口子一开,历朝历代就再也没关上过。

正途科举的读书人没办法,又不能明言反对,于是就搞起了鄙视链。一甲不服二甲,二甲自认才高于三甲;而三甲和一甲、二甲则一起看不起“非甲”。

清代的捐纳首开于康熙十三年,因为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抗击沙俄等内外战争导致财政紧张,于是明码标价。至于说什么“搜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之语,纯粹是“既想又想”之举。

历史上自恋如乾隆、节俭如道光、悲催如咸丰,御极之初,都说以后不再纳捐。然而他们当中坚持停捐政策最长者是道光,七年;居中的是乾隆,三年;最短是咸丰者,当年宣布停捐,没等过年即恢复捐纳。

封建时代因为政府行政成本过高,本来就官员不足,结果这一行为更导致很多读书人无官可做。而那些捐官的都按其自身的“潜规则”行事,很少遵循官场应有的职业道德。

说白了就是没吃相。虽说大家都是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可人在官场,吃相很重要。

之后,几人一直热烈讨论,甚至把还在上课的焦循三人也给提拉了过来。等众人说的口干舌燥,图书馆看门的过来说“对不住几位,能不能明天再聊”时,大家这才注意外面天都黑了。

于是一帮文人只得结束讨论,先跟着汪中找地方填饱肚子再说。

走出图书馆门外,焦循拉住江藩,好奇的问道:“子屏兄,要是你的话,会选哪一科?”

江藩抬首望向南方,可惜此时天狼星还未升起。于是他在焦循的注视下,用嘶哑的嗓音道:“万里间关马伏波,看书生身手,有力拓弓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