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冬的到来,黄河两岸关系彻底降至冰点。
黄河两岸彤云密布。
之前河东派出使者,并非真正求和,没有任何诚意,只不过为试探大唐朝堂的反应。
李晔态度如此坚决,李存勖也不演忠臣孝子了。
在郭崇韬的谋划下,打出清君侧旗号,声言他父子三代为大唐呕心沥血,今皇帝听信小人谗言,不顾前功,围攻河北,他李存勖不得不奋起反抗,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又悍然封张从武为河阳节度使,以此展示他有能力包庇大唐的敌人,还派出暗使,联络中原、山东的盗贼、前梁降将降军。
从庞勋之乱至今,中土杀戮近五十年。
人心思安。
不管什么样的借口,明眼人都知道此战迟早会降临。
不需要宣教司发动舆论攻势,天下人心自动向大唐靠拢。
在沙陀铁骑纵横天下的三十年里,河东展示出强大的武力,但并未展示出他们治理天下的能力。
大唐仍是正朔。
中原、山东风平浪静。
百姓和士卒对河北的笼络嗤之以鼻,再说中原地区与河东龃龉而是多年,大战不断,哪家哪户没有子弟死在晋人之手?
朱梁虽然没了,但这种仇恨并没有消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唐一不抓壮丁,二不劫掠,三不烧杀。
这样的时代,简直是一股清流。
就算偶有士卒跋扈之事发生,也只是个人行为,立即会被宣教使训斥。
若无军情战事,唐军一般会待在城外的军营之中,只有休沐时,才会脱下盔甲入城,解决个人需要。
士卒爱惜唐军身份、待遇、荣耀,也不会随意滋事。
后方安定,前方才能心无旁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逃离河北的人,成了最好的宣传。
他们把河北的民不聊生传到河南。
前两年还有李存进在励精图治,魏博稍有生机,后李存进战殁于镇州,魏博生机一去不返。
李存勖屯以重兵,调来段凝、李存璋等将,段凝打仗不行,敛财却是行家里手,自己吃饱了,还不忘孝敬干爹李存勖一份。
除了兵头们上下其手,李存勖在魏州新纳的侧室刘氏,也不是省油的灯,极得李存勖宠爱。
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越来越多。
刘知俊立功心切,趁黄河封冻,率先向卫州发动进攻。
高行周亦趁机攻打濮州。
不过天寒地冻,对进攻方的限制很大,刘知俊攻破几个穷困的县城,连青壮都没弄两个,全是老弱妇孺,饥肠辘辘的看着唐军。
刘知俊没心思管他们,宣教使扔下一些熬过寒冬的粮食。
明明是打仗,却弄成了扶贫。
刘知俊索性在北岸扎营,趁着河面结冰,令后方输送物资,趁风雪修桥梁,筑堡楼,试图彻底在河北站住脚。
晋将李嗣肱领万人攻之,被刘知俊击退。
高行周也是造一造声势,探一探虚实,面对李嗣源重兵戍守的濮州,仿佛一块无处下嘴的骨头。
压力最大的是滑州李筠,对岸就是黎阳重镇,有李存璋、段凝的重兵。
自入冬以来,双方就争夺不断。
李筠试图把兵力推到河北,李存璋也想推到河南。
两军动辄在冰面上大战,却谁也越不过黄河。
黄河下游的郓州与青州都很安静,李神福、周德威各派出斥候相互绞杀,向彼此的核心区域渗透。
唐晋从原本的静态对峙变成了动态对峙。
总体来说,因刘知俊部在河北立足,唐军稍占优势。
不过这种优势只是短暂的,李存勖的大军在澶州按兵不动,一旦寒冬离去,刘知俊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