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没有想到皇帝会如此的强硬,杨荣尴尬的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按照常规操作,肯定是臣乞骸骨!
不过经过了两次乞骸骨事件,群臣已经不敢再用这一招,他们完全相信只要他们敢说,皇帝就敢准。而且还是一撸到底,连功名都保不住,没有功名回到家乡那就是受气的存在,甚至还可能会被发配边疆。
杨士奇看到杨荣窘境,赶紧出手将他拉回站位,出班问道“陛下!若是官吏一体,那朝廷需要的官员可就多了不止一两倍,就算朝廷因为新政多收了一些税,可是将多出官员的俸禄发出去后,国库还是一样的不够用。”
“为何会不够用?朝廷的岁入不能只指望田税,商税、关税和工业税收才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诸位爱卿应该看到了,朕把以前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田税和盐税都交给了内阁,结果如何?你们现在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而朕只保留了矿山、交通、商业、工业这些在你们眼中的杂税,以及朕海外收入和关税,朕还要养着朝廷的百万大军,还要负担藩王外迁的费用。
这些费用哪一项是朝廷能负担的起的,这两年是没有大的旱涝灾害,不然光是一个修河要花多少钱,你们有没有预算?
诸位爱卿,不要把眼光只盯着土地,外面的世界大的很,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才能真心拥护朝廷。一味地盘剥百姓,到最后就只能被愤怒的百姓撕碎。”
“陛下!天下财富自有定数,朝廷吃的多了,百姓就吃的少了。陛下现在能够游刃有余,那是因为陛下谦虚奇技淫巧,能够将天下财富聚于一身。
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富户也没有钱财购买陛下的商品,财富依然会枯竭。”
杨士奇的话代表了当世之人的普遍想法,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财富是恒定的,一代人就吃一代人的饭,不能太过贪婪。
就拿开矿来说,朝廷上下有识之士都知道开矿的利润丰厚,可是却都反对大肆开矿,他们认为埋在山里的矿石也是有数的,现在挖完了,子孙后代挖什么?
这一点上来说没有错,矿石确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挖完了也就没有了。他们却不知道凭着大明这种原始的采矿技术,随便一个大一点儿的矿山,几百年都挖不完。
更别提海外还有更多的矿山等着大明去开采,大明不占就会白白便宜那群强盗。
“一样的种一亩田,若是水利、肥料、种子都选择最优的,与缺水、缺肥、种子还不好的两种耕种方法,哪一个的产量高?”
这是一个很好选择的选择题,谁都知道哪一个产量高,问题是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哪个老百姓种地不都是精耕细作,恨不得汗珠子摔八瓣,就是希望能够多收个斗。
“陛下!老百姓种田不用官府督促也知道该怎么种地,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老百姓最大限度的产量。”
“朕看是不一定,丰年可能是这样,若是遇到旱情呢,遇到洪涝呢?”
“天灾非人力可抗拒啊!”
“朕倒觉得人定胜天!”
在这个天道无常的时代里,奉行的是敬天法祖,皇帝的人定胜天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杨士奇不敢接话,群臣更不敢在天的问题上发表意见,皇帝可是天子。什么叫天子,天的儿子。
你骂老天,那就是骂皇帝他爹,而且还是当着皇帝的面儿,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胆子。
看着沉默的众人,朱瞻基知道自己这些话有些雷人,群臣们还消化不了。
“这么说吧!首先说水,如果不兴修水利,就算你家土地就在河边,恐怕也很难得到灌溉。
指望百姓一家一户承担兴修水利的耗费,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官府才能组织起百姓一起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