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不再贪大,而是一点点的夯实基础,为此不惜放纵叛乱者在眼皮底下活动。
如果说另一个时空明军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这一时空至少各占一半。首先在天时上大明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刻意的避开了多雨的雨季发起进攻,安南人虽然习惯炎热,但是也没占多大优势。
大明开创了在敌人后方登陆的作战模式,使得明军不再与安南人在山区里周旋,凭借绝对的实力可以迅速占领安南的产粮重地——红河平原,敌人一旦没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崩盘就是迟早之事。
而大明凭借强大的水师,利用红河水运,能够快速将粮食物资运送到前方作战的军队手中,在地利上大明反倒是胜过安南一筹。
经过大明的对升龙府交趾城)的经营,别的地方不敢说,升龙府周边百里,百姓对大明更有向心力。而百里之外则是安南人的天下,当地百姓在精英们灌输下视大明为虎狼。
在人和上各占一半,总体上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大明并不输于安南叛军。明军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南路军是一支按照近代化打造的军队,对上安南这样的农民军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安南叛军选择北守南攻也有自己的判断,北方山峦起伏,守住要地就能挡住明军的推进。而南方的明军据可靠的情报显示只有一万人,就算明军的战斗力强上一些,用五倍的兵力还吃不掉这股明军吗?
明军与安南叛军的战略目标竟然神奇的达成了一致,双方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在平原上展开决战。
明军觉得自己利用强悍的武力,完全可以以少胜多,干净利落的打败敌人。安南叛军则是认为自己凭着人多,蚁多咬死象,能够一口吃掉这股明军。携大胜之威,北上击败北方的明军,将战场推进到明人的国土上。
两支怀着相同目的的军队,并不隐藏行迹,一路上都是大张旗鼓的行军,用以鼓舞士气。很快就在红河边上的平原上相遇,一时间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