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宝船龙骨(1 / 2)

明末国贼 三头蛇王 2099 字 2021-07-15

“走,我们去看看这个陈师傅!”

明知道,宝船的图纸已经被焚毁,但是李兴之还是存了一丝幻想,大明的船匠世代相传,他们手中有造船的技术也未为可知。

朱国弼和刘孔诏也是精神大震,身为大明的勋贵,他们自然知道永乐朝七下西洋的盛景,更知道明成祖朱棣依靠宝船带回了数不尽的白银和财货。

我们所知的明史,无一不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的弊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明成祖朱棣经过三年内战,才堪堪登上了帝位,彼时距离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不过四十年不到,国内民生虽然恢复了不少,但也属于百废待兴之际。

可偏偏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并没有与民休息,而是五征漠北,南伐安南,而且发动一次又一次文官集团,所说的“劳民伤财之举,七下西洋。”

这样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居然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凭什么?

作为和大明朝休戚与共的保国公朱国弼、诚意伯刘孔诏等人自然是心知肚明,永乐天子就是依靠郑和从海外带回来的财物,才有能力支持一次又一次的对外用兵。

据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载“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斋敕谕金帛行馈西洋,琐里,暹罗等三十余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

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一《黄金》也有记载洪武十八年,金一两换银五两、米十石;洪武三十年,金一两换银五两、米二十石。永乐十一年,金一两换银七两、米三十石。

也就是说在郑和下西洋期间,贸易主要以白银结算,金银兑换比率从一比五变为一比七,这就意味着白银的大量流入,整个大明朝廷的白银增加了四成之多。

宝船据说能装载五千料的货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两千五百吨。

若是有一艘这样的海船往返于山东和倭国之间,一次能带回多少金银和财货,朱国弼和刘孔诏不敢想了。

市舶司设在胶澳,那靖北军水师镇和造船厂自然也要设在胶澳,加之胶东湾又是良好的深水港码头,靖北军的船厂就设在紧临胶东湾的黄岛一侧。

进了船厂,就看到无数的工匠正在铺设船只的骨架,更多的辅助工则在给阴干的木料刷着桐油,所有的人都在忙忙碌碌。

陈师傅作为工匠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

当听到蓬莱伯李大帅,要亲自见他时,老陈头惊的差点从船梆跌下来,是战战兢兢来到了李兴之的面前。

“小老儿陈四见过蓬莱伯,蓬莱伯公侯万代。”

李兴之的头像光明正大的印在靖北军发行的军票上,而自己儿子从讲武堂带回了的教科书上,第一页就是李大帅马踏东虏金旗的插图,老陈头一眼就认出了自己面前的青年就是李兴之。

“陈师傅不必多礼,是本帅应该感谢你啊,要不是你提出用旧船的木料改制战船,咱们靖北军的水师也不会这么快形成规模。”

李兴之抢步上前,一把扶住刚欲拜倒的陈四,口中连连称赞。

“使不得,使不得,您是千金之躯,小老儿不过是贫贱之躯,哪里敢劳动大帅搀扶。”

李兴之的平易近人显然令陈四心安了不少。

“陈师傅今年多大了,咱们靖北军不兴这些虚礼,本帅只求多造些战船,好保护咱们的商船带回更多的财物,你们也能不用这么辛苦,就心满意足了。”

“小老儿今年三十七了,也多亏了李大帅您的善政,让小老儿一家能够有屋可住、有衣可穿、能填饱肚子,还让我儿子上了讲武堂念书,小老儿就算死也瞑目了。”

陈四语气哽咽,他活了三十七年,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凭借手艺干活能养活全家,每个月还能存上几钱银子,在调到提举司后,他